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雨》
《夏雨》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林梅初弄熟,密雨闭重关。

润裛衣巾上,凉生竹树间。

水声通远涧,云色暝前山。

野鸟寂无语,公庭尽昼闲。

(0)
注释
林梅:初春的梅花。
弄:开始显现。
熟:盛开。
密雨:密集的雨水。
闭:关闭。
重关:重重门户。
润裛:湿润渗透。
衣巾上:衣物和巾帽上。
凉生:带来凉意。
竹树间:竹林树木之间。
水声:流水的声音。
通:传到。
远涧:远方的山涧。
云色:云雾的颜色。
暝:傍晚,天色昏暗。
前山:前方的山峦。
野鸟:野外的鸟儿。
寂无语:静默无声。
公庭:官署庭院。
尽昼闲:整个白天都显得悠闲。
翻译
春梅刚刚绽放,密集的雨滴紧闭重重门户。
湿润的雨露沾湿了衣物和巾帽,带来阵阵凉意在竹林树木间弥漫。
流水声清晰地传到远方的山涧,暮色降临,山峦笼罩在云雾之中。
野外的鸟儿静默无声,官署庭院里白天也显得格外清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夏雨》,描绘了初夏时节雨后的景象。首句“林梅初弄熟”写出了林中梅花经过雨水滋润后显得更加饱满鲜艳,暗示了季节的转换。接着,“密雨闭重关”描绘了雨势之大,仿佛连厚重的门关也无法阻挡。

“润裛衣巾上,凉生竹树间”两句,通过雨水打湿衣巾和带来竹林间的清凉,展现了雨后的湿润与凉意。接下来,“水声通远涧”以远处山涧的流水声,衬托出雨后的宁静与空旷。

“云色暝前山”描绘了雨后天色的变化,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最后,“野鸟寂无语,公庭尽昼闲”以寂静无声的野鸟和空荡的官署庭院,表现出雨后人们内心的平静与闲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夏日雨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和季敌戏书

短草被南陌,晴丝飏幽轩。

心静境云寂,默居宣妙言。

林深鸟乌乐,花繁蜂蝶喧。

是中即真意,何须祇树园。

(0)

寄珍首座

诗宁浅而静,不贵深而芜。

观公秋怀作,峻洁仍纡馀。

譬之列华馔,陆海盈中厨。

食蟹贵抱黄,食鱼先腹腴。

多入出或少,我昔闻先儒。

年来病蹇拙,意广材复疏。

之子禅定起,焚香满晴虚。

坐看氤氲处,绵绵诗思俱。

应作牛腰束,能寄草堂无。

(0)

次韵和于巽祗谒真祠

曈曈晓日照重城,车骑翩翩布德诚。

绰约仙姿随世远,依俙楼观与云平。

神灵响答歆香火,民庶欢呼拥旆旌。

瑞雪呈祥和气洽,行看阖境报嘉成。

(0)

集句·其二十一

东华金阙万重开,何处闻灯不看来。

行幸未停歌未发,君王又进紫霞杯。

(0)

悼亡三首·其一

旧闻林下趣,既见即心降。

月冷同秋梦,灯寒对夜窗。

孰知身是幻,深念涕如江。

仰叹朝飞雉,微禽亦有双。

(0)

朱濠州挽词二首·其二

公才真霹雳,令德故从容。

未锡九环带,俄倾千丈松。

清香销燕寝,遗札陋登封。

身后累累印,纡青已二龙。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