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远寻高士宅,喜君就我拂云和。
好文久自成玄草,断酒年来息白波。
开径但招耆作社,安车宁慕礼为罗。
风尘似我空驰逐,得比衡门乐事多。
何处远寻高士宅,喜君就我拂云和。
好文久自成玄草,断酒年来息白波。
开径但招耆作社,安车宁慕礼为罗。
风尘似我空驰逐,得比衡门乐事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对友人廖隐君的回赠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何处远寻高士宅,喜君就我拂云和”,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高雅之士的渴望,同时也欣喜于友人的到来,仿佛在云雾中找到了知音,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好文久自成玄草,断酒年来息白波”,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长久以来致力于文学创作,如同在玄妙的草稿上耕耘;同时,他断绝了饮酒的习惯,生活更加清净,心境也更加平和。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学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颈联“开径但招耆作社,安车宁慕礼为罗”,诗人邀请年长者相聚,共同探讨学问,享受精神的盛宴;他不羡慕官场的繁文缛节,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他对传统礼仪的淡然态度。
尾联“风尘似我空驰逐,得比衡门乐事多”,诗人将自己比作在尘世中奔波的人,而与友人在简陋的屋舍中相聚,却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这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友情及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洁的人生追求。
大圜如规,旦昏各半。道枢不留,气毂时转。
理随象宣,通于一贯。如镜取影,但窥其面。
坤不外生,乾非中窜。其去非亡,其来非幻。
屯隐四阳,鼎阴未现。非有有无,唯徵舒卷。
静言念之,即经为变。险易盈虚,穷通萃涣。
岂不我繇,何为外眩。
韩公曾作《董生行》,坡老亦咏姚氏堂。
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
徽州太守万夫特,承明一出腰银黄。
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
忆昨石渠同讨论,释引先德何琅琅。
考亭绝学半庭训,佩韦奕叶仍作堂。
孝经五龄育在口,内则半编时相将。
一朝老亲蒙雾露,医不能力巫难禳。
妙年诚心破金石,午夜刲臂和羹汤。
探丸何曾让耆域,卧冰殆欲嗤王祥。
谁言昊穹阔且远,小叩大应如宫商。
阿耶道躬既纯固,阿儿行义宜袖扬。
汉家本来重孝友,薄俗尤应式厖凉。
岂谓虚舟藏大壑,空教幽狱埋寒铓。
独留孤儿好头角,神驹堕地不可当。
逸足腾踏蓬岛路,八载与我同趋跄。
昨年一麾出歙浦,南饥北渴永相望。
白塔觚棱晨漠漠,黄山烟霭暮苍苍。
怀人却寄相思字,念社仍徵述德章。
前人艰危事栽种,后人但识嘉荫长。
即今楩楠贡天府,莫忘老干在冰霜。
《书朱皋亭家传后》【清·曾国藩】韩公曾作《董生行》,坡老亦咏姚氏堂。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徽州太守万夫特,承明一出腰银黄。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忆昨石渠同讨论,释引先德何琅琅。考亭绝学半庭训,佩韦奕叶仍作堂。孝经五龄育在口,内则半编时相将。一朝老亲蒙雾露,医不能力巫难禳。妙年诚心破金石,午夜刲臂和羹汤。探丸何曾让耆域,卧冰殆欲嗤王祥。谁言昊穹阔且远,小叩大应如宫商。阿耶道躬既纯固,阿儿行义宜袖扬。汉家本来重孝友,薄俗尤应式厖凉。岂谓虚舟藏大壑,空教幽狱埋寒铓。独留孤儿好头角,神驹堕地不可当。逸足腾踏蓬岛路,八载与我同趋跄。昨年一麾出歙浦,南饥北渴永相望。白塔觚棱晨漠漠,黄山烟霭暮苍苍。怀人却寄相思字,念社仍徵述德章。前人艰危事栽种,后人但识嘉荫长。即今楩楠贡天府,莫忘老干在冰霜。
https://shici.929r.com/shici/QU1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