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纲纪事虚空,可恨萧家一老翁。
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
破除纲纪事虚空,可恨萧家一老翁。
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孔武仲的《读梁武帝纪二首》其一。全诗通过对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悲哀。
"破除纲纪事虚空"一句,意在指责梁武帝统治下的法律法规已经名存实亡,国家大事变得毫无章法可循。"纲纪"原指古代用以束缚书籍的绳索,后引申为社会秩序和规范,这里用来形容国家的法度,意味着这些规定已然破碎不再有效。
"可恨萧家一老翁"一句,则是诗人对当时权臣萧家的怨恨之情。"萧家"指的是梁武帝时期的权贵家族,其成员多次干预朝政,造成了国家的混乱和动荡。这里特指其中的一位老者,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
接下来的两句"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则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梁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的惨状。"鱼烂土崩"意指国家政权已经极度衰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侯景到江东"则是历史事件的隐喻,侯景原本是北魏的将领,因受挫败逃至南朝梁,被封为江州刺史,但最终发动叛乱,导致梁朝国力大衰。这两句诗表明,在侯景叛乱之前,国家就已经内忧外患,民生凋敝。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哀痛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露零金井,尘清玉宇,双蓂呈瑞新秋。
佳气郁葱,祥烟缭绕,玉门初诞风流。宾客竞回眸。
庆虎头食肉,燕颔封侯。
骨相非凡,便宜谈笑上瀛洲。青衫莫欢淹留。
有儿孙兰玉,不负箕裘。
莲幕向来,花城今日,不妨小试良筹。名姓在金瓯。
看佩珂鸣玉,促侍宸旒。
直待功成名遂,归作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