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池上对月》
《池上对月》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捲芦吹散一空云,天面明金挂侧盆。

竹柏疏阴浮藻荇,山河清影落乾坤。

习家池上酒初漉,越女溪边花正繁。

我醉欲眠归未得,纷纷身外不须论。

(0)
注释
捲芦:形容风吹动芦苇。
侧盆:指挂在天空中的月亮或类似器物。
疏阴:稀疏的树荫。
浮藻荇:漂浮在水面的水草。
习家池:历史上的著名园林,位于湖北襄阳。
漉:过滤。
越女:古代吴越之地的女子,此处泛指美女。
繁:茂盛。
归未得:未能回家。
纷纷:形容众多或杂乱。
身外:指自身以外的事物。
翻译
芦苇轻风卷走满天云,金色阳光映照着侧盆边的天空。
竹林与柏树投下稀疏的阴影,水面上漂浮着藻荇,山河倒映在清澈的天地间。
习家池畔新酿的酒刚刚过滤,越女溪旁花朵正盛开得繁茂。
我沉醉想要小憩,却未能回家,世间纷扰都不必在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捲芦吹散一空云,天面明金挂侧盆。" 这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开篇,云被轻柔的风吹散,一轮明月高悬于天际,如同挂在天边的金盘,显示了诗人对宇宙之美的赞叹。

"竹柏疏阴浮藻荇,山河清影落乾坤。" 这两句则缩小视角,描述了一片竹林和柏树下的宁静景致,阳光透过枝叶投射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而远处的山河也映照出清晰的倒影,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平凡而又美好的画面。

"习家池上酒初漉,越女溪边花正繁。" 接着诗人转到了池塘和溪流的描写,习家池边新酿的酒香四溢,与之相呼应的是越女溪边盛开的花朵,这些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与欢愉的情景。

"我醉欲眠归未得,纷纷身外不须论。" 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饮酒至醉,想要安然入睡,但又不得其眠的心境。"纷纷"一词形容心绪的纠结和杂乱,这里用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而"身外不须论"则是诗人对这些烦恼采取超脱态度,似乎在说,只要让这些烦恼随风去吧,不必深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以及对生活美好的一种期待。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送汝明宗叔作宰惠安

百年一派本关情,况复斯游是远程。

磨炼不愁新政令,行藏应念旧家声。

期将卓鲁规模立,直使闽泉瘴疠清。

倾耳朝端消息好,此心秋月玉壶冰。

(0)

游武夷山山左有玉女峰甚峻山下有九曲溪

薄暮到名山,山晴似放颜。

白云依洞宿,明月伴人闲。

石立孤高节,溪流九转丹。

欲寻真乐处,谁解此玄关。

(0)

次韵别吴子华

抗疏酬明圣,忘身冀干旋。

孤忠无与立,清议有人编。

杞国真忧世,长沙本少年。

赐环应有日,临别转悽然。

(0)

渡建江偶成

建江江上古今流,只见烟波不见秋。

此日过江看到底,始知活水有源头。

(0)

柏乌吟

柏台台上聚乌群,柏树阴森共夕曛。

历历风霜秋已半,依依星月夜初分。

归林暂睹南飞远,集戟终教北向勤。

莫羡天涯好栖迹,奋身应到九霄云。

(0)

晓天见雪二首·其二

朔风吹雪冷飕飕,不是堪伤涕亦流。

布被盖身难闭目,火炉烘手怕梳头。

缊袍徒自希华衮,狐貉何曾问敝裘。

只为浮名累肌体,思量好个没来由。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