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著芭蕉喻此身,木人花鸟岂知春。
他家定自无生灭,此物何尝有故新。
美玉不羞论瓦砾,明珠终解照泥尘。
相逢一笑空归去,无语堪酬彼上人。
已著芭蕉喻此身,木人花鸟岂知春。
他家定自无生灭,此物何尝有故新。
美玉不羞论瓦砾,明珠终解照泥尘。
相逢一笑空归去,无语堪酬彼上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比芭蕉和木制的花鸟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死观念的超脱。"已著芭蕉喻此身,木人花鸟岂知春"两句,诗人以芭蕉自喻,指自己的身体如同芭蕉一般纯净无暇,而木制的花鸟虽然看似完美,却不知春意何在。这里芭蕉象征着纯洁和自然,木制的花鸟则代表了世间的虚伪。
"他家定自无生灭,此物何尝有故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生生灭灭的看法,以及对物是常新不旧的哲学思考。这里"他家"指的是自然界,而"此物"则是具体事物的代称,强调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观点。
"美玉不羞论瓦砾,明珠终解照泥尘"两句,用美玉和明珠比喻高洁的品德,即便置身于低贱之中,也不会失去其光辉。这里"瓦砾"指的是破烂之物,而"泥尘"则是污浊之处,诗人自比为美玉和明珠,表达了不论环境如何,自己都能保持高洁的品性。
最后两句"相逢一笑空归去,无语堪酬彼上人"则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在与他人偶遇时,只是一笑而过,不再多言,表达了对世间纷争的超脱和豁达。这里的"无语"强调了不需要多言,而"彼上人"则是指那些已经达到某种境界的人。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德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芭蕉与木制花鸟,以及美玉明珠与瓦砾泥尘,展示了一种对于自然、纯净和高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