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襟袂冷然。乍晴天。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钩悬。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新凉襟袂冷然。乍晴天。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钩悬。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凉与静谧的夜晚景象。"新凉襟袂冷然"一句,通过对衣服感受的形容,传达了秋风送爽、气候转凉的感觉。接着"乍晴天",简洁地表明了天气的变化,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晴朗和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风送谁家羌管"一句,以羌管(古代的一种乐器)的声音为媒介,让读者感受到夜晚微风中飘逸的音乐,这不仅是耳朵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抚慰。"月便娟",则是在这清凉的秋夜里,月亮也似乎变得格外明媚动人。
诗人随后写到"云散尽,秋空碧,玉钩悬",通过云彩散去后的澄净天空和那挂在天边如同玉制的弯月,展现了一个广阔而又宁静的夜空图景。
最后两句"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专心聆听琴声,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洗涤了尘世的喧嚣,让心灵得以净化。"等团圆"可能暗示着对完美和谐生活的向往,或许是在这宁静中寻求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夜之美的独特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处触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