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廉伤惠两皆难,成始成终耐岁寒。
有往有来方是礼,非宾非主意何安。
伤廉伤惠两皆难,成始成终耐岁寒。
有往有来方是礼,非宾非主意何安。
这首诗反映了元代官员曹伯启对于礼仪制度的深刻见解。他以"伤廉伤惠两皆难"开篇,强调廉洁与恩惠的平衡不易,既要保持公正无私,又要展现仁爱之心。"成始成终耐岁寒"则寓言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坚持原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接下来,诗人提出"有往有来方是礼",表明真正的礼仪在于相互尊重和交流,双向互动而非单向施予。"非宾非主意何安"进一步强调,作为主人或宾客,都不能过于自大或轻视对方,双方地位平等,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围绕着宴集中的酬酢礼仪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平衡和尊重他人态度的重视,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失当行为的警惕。通过口号的形式,呈现给同僚们讨论和参考,体现了曹伯启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对公共事务的认真态度。
鸣鸠唤雨知唤晴,水车夜啼声彻明。
乖龙懒睡未渠醒,阿香推热呼不应。
下田半湿高全坼,幼秧欲焦老差碧。
书生所向便四壁,卖浆逢寒步逢棘。
还家浪作饱饭谋,买田三岁两无秋。
一门手指百二十,万斛量不尽穷愁。
小儿察我惨不乐,旋沽村酒聊相酌。
更哦子美醉时歌,焉知饿死填沟壑。
水车哑哑止复作。
看山须是高处看,低处看来元不见。
君看矮子仰高人,只识长身那识面。
今晨雨止升火轮,一光销尽千山云。
千山数日眼中失,今晨头角都争出。
初登峻岭也心惊,上到绝顶忽眼明。
天外数枝青玉笔,飞入锦囊寒突兀。
问来还是芙蓉尖,阔开两窗高捲帘。
黄金筑台赐白璧,车前八驺门列戟。
彻侯万户秩万石,珠户玉房贮倾国。
传呼一声万人开,将军相国天上来。
不知道旁雍门子,已叹麋鹿登高台。
雍门解遣孟尝泣,孟尝不泣渠何急。
只知富贵如云浮,不知贫贱饥死寒死愁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