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淮河舟中晓起看雪二首·其二》
《淮河舟中晓起看雪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花脑子撒成云,明月珠胎屑作尘。

爱水舞来飞就影,怯风斜去却回身。

真成一腊逢三白,并把三冬博一春。

开放船窗尽渠入,天差滕六访诗人。

(0)
翻译
梅花的香气弥漫如云,明亮的月光像珍珠的碎屑般洒落
它在水中起舞,身影随波逐流,风中颤动又转身回旋
真是罕见的连续三场雪,寒冬中期待春天的到来
打开船窗,任凭雪花飘入,仿佛上天派遣六月的风来找寻诗人
注释
梅花:指梅花的香气。
云:比喻梅花香气浓郁。
明月珠胎屑:形容月光皎洁如珍珠的碎片。
爱水:形容梅花在水中的动态美。
怯风:形容梅花在风中娇弱的样子。
腊:冬季。
三白:连续三场雪。
船窗:船上的窗户。
滕六:古代神话中的六月飞雪之神。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语言鲜明,意境幽深。首句“梅花脑子撒成云”以梅花比喻雪花,形象生动,既表达了雪花纷飞的场面,也暗示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紧接着“明月珠胎屑作尘”则进一步强调了雪花的洁白与轻盈,如同月亮中的珠玉化为细小的尘埃,均匀地覆盖大地。

中间两句“爱水舞来飞就影,怯风斜去却回身”描绘了一种动态美,雪花似乎有生命,它随着水流起舞,又在风中轻盈地飘落,给人以生动之感。这里的“影”和“身”字使用得十分巧妙,既指代了雪,也隐喻了诗人的情感。

下片“真成一腊逢三白, 并把三冬博一春”则是对时间流转的一种哲思,意即在连续的三个白天中寻找到了一个春天,这里的“一腊”指长时间的积累,而“三白”则是雪后初晴之景。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季节更迭和生命循环的一种感慨。

末两句“开放船窗尽渠入,天差滕六访诗人”写出了诗人在船中观赏雪景的场景。“开放船窗尽渠入”描绘了一幅船停水边,雪花飘进船舱的画面,而“天差滕六访诗人”则是说雪后的自然界似乎也在寻找着诗人,给予他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生动想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十八夜同李道人野次看月

夜色满柴门,二人自成世。

众木霜气中,叶黄影在地。

竹筱拥寒溪,相虬入烟态。

贫家惟白晓,庭空静如寺。

遥柝转寥天,疏星耿三四。

清言不世出,万象破幽寐。

归写良夜图,清冷难题字。

(0)

题刘幼云先生潜庐读书图

我皇即位初,辅导资贤王。

进贤宰相事,首举讲官良。

妙选十二辈,刘侯何卬卬。

燕坐抱冰翁,独许侯文章。

深心纪纲地,讽议回肝肠。

称叹不去口,手抚霜髯长。

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

阴壬遂渐进,群儿揽天纲。

张公起抗争,呕血去堂堂。

啁啾见孤凤,百忧瘏一吭。

处人骨肉间,苦口非激扬。

至诚无不动,乍起旋迷盲。

我时数周旋,相对忧旁皇。

但言臣力竭,无药回膏肓。

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

掩袂出国门,无状徒自伤。

终始义不负,此志日月光。

幽幽东海庐,读书穴匡床。

龙潜自成德,天意方微茫。

披图感往事,北望涕浪浪。

(0)

闻日本乃木大将殉日皇事感赋

将军死所胜沙场,凛凛君臣义不忘。

早识大伦捐二子,晚标奇节报先皇。

飞腾洒落千秋思,忠孝坚贞一室芳。

亡国孤累惊破柱,伤心无面赞堂堂。

(0)

咏怀·其三

春郊霭微雨,韦侯诗句中。

菜花灿新黄,杨柳碧丛丛。

出门二月半,节候惊冲融。

北地易南天,诞漫难为同。

局蹐自局蹐,优容自优容。

穹庐覆下怨,梦瘗春花红。

(0)

将之闽中和定峰赠别

万叠青山一叶舟,孤云野鹤两相犹。

君才十倍犹坚卧,我技多穷只浪游。

海气日腾迷北望,江花初发动人愁。

心盟不与乡音改,海角天涯自唱酬。

(0)

次笪在辛韵

纳凉何处避尘埃,步入深林暑气回。

尚有幽花随地放,何妨麋鹿隔溪来。

风生两腋频尝茗,愁破千重数举杯。

调合自能高百世,诗成还让建安才。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