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
正以蛮兼寇,须烦允与明。
云孙今筮仕,溪子正称兵。
淑问端能继,淮夷不足平。
当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
正以蛮兼寇,须烦允与明。
云孙今筮仕,溪子正称兵。
淑问端能继,淮夷不足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友人虞司理赴任辰州(今湖南沅陵)理官而作的赠别诗。诗中提到的"有虞氏"指的是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虞舜,他曾设立理官之职,象征着秩序和治理。诗人借此暗示虞司理此行肩负着维护地方安宁、抵御外寇的重任。
"蛮兼寇"暗指辰州地区可能存在的边疆不安定因素,虞司理被期待能够凭借智慧和公正("允与明")来处理这些事务。"云孙"和"溪子"分别代指虞司理和当地百姓,前者暗示虞司理出身高贵,后者则表示他们是诗人关注的对象。
最后两句"淑问端能继,淮夷不足平","淑问"是对虞司理良好品德和才能的赞美,认为他能够继承并发扬正确的治理之道。诗人相信,只要虞司理秉持公正,辰州的淮夷之乱并非难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寄寓了对虞司理赴任辰州的鼓励和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地方治理的深思。
长安二月东风里,千红陌上香尘起。
都人欢呼去踏青,马如游龙车如水。
两两三三争买花,青楼酒旗三百家。
长安酒贵人未醉,岸头芳草日半斜。
谁家女子娇似玉,约莫青春十五六。
郁金罗带苏合香,琵琶自度相思曲。
相思曲,声断续,断续回文不堪读。
回文断续有续时,离肠寸断无续期。
久病少睡眠,往往中夕起。
呼灯取书读,不能尽数纸。
喟然置之叹,生世后阙里。
持蠡欲测海,遽复迫老死。
人生各有业,唐虞本吾事。
诗书脱秦厄,天意固在此。
异端塞穹壤,作俑孰为始。
神禹逝不还,吾其如洚水。
虙羲至今三十馀万岁,春秋岁岁常相似。
外大瀛海环九洲,无有一洲无此愁。
我愿无愁但欢乐,朱颜绿鬓常如昨。
金丹九转徒可闻,玉兔千年空捣药。
蜀姬双鬟娅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
世间无处无愁到,底事难过万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