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结实在江滨,品别名多数未匀。
迢递不能知帝子,最奇惟见赏幽人。
烟深蔽日衣难赤,雨后鸣蜩影更新。
独有小园无入市,荔支何处逐红尘。
年年结实在江滨,品别名多数未匀。
迢递不能知帝子,最奇惟见赏幽人。
烟深蔽日衣难赤,雨后鸣蜩影更新。
独有小园无入市,荔支何处逐红尘。
这首诗描绘了荔支在江边生长的独特景象与品质,以及它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地位。诗人通过“年年结实在江滨”一句,展现了荔支年复一年在江边繁茂生长的自然状态,强调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和生长环境的独特性。
“品别名多数未匀”,则点出了荔支品种多样但尚未完全区分的特点,暗示了荔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荔支品种研究的期待。
“迢递不能知帝子,最奇惟见赏幽人”,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荔支与传说中的“帝子”相联系,赋予了荔支神秘而高贵的形象,同时通过“赏幽人”这一形象,进一步突出了荔支在自然界的独特魅力,以及它被少数懂得欣赏其美的“幽人”所珍视的状态。
“烟深蔽日衣难赤,雨后鸣蜩影更新”,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荔支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前一句通过“烟深蔽日”形象地表现了荔支生长环境的湿润和茂密,暗示了荔支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保持其鲜亮的颜色;后一句则通过“雨后鸣蜩”描绘了荔支在雨水滋润后的生机勃勃,以及其在雨后更加清晰的影子,展现了荔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最后,“独有小园无入市,荔支何处逐红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荔支远离尘嚣、保持纯净之美的向往。通过对比“小园”与“红尘”的概念,强调了荔支在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生长,保持其自然本色,不受外界干扰的独特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支生长环境、品种多样性、自然状态以及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描绘,展现了荔支独特的自然美和精神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邂逅那堪皆我辈,一觞一咏觉情深。
浮荣槐枕半炊梦,清兴竹林千古心。
风涨晴空飞絮急,雨滋冷砌任苔侵。
池亭小立便幽寂,时听清泉戛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