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遗碣照浮屠,紫雾光涵白雪腴。
谁惜文章镇螭首,独将香火祀龟趺。
李唐遗碣照浮屠,紫雾光涵白雪腴。
谁惜文章镇螭首,独将香火祀龟趺。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诗《净妙寺读李少鸿所书山门记过东院看百结花其枝皆纽结之而香气大异感赋二绝(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首句“李唐遗碣照浮屠”,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佛塔的庄重,仿佛李唐时代的遗迹在佛光中映照,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紫雾光涵白雪腴"运用了色彩和比喻,形容光线透过紫气,犹如白雪覆盖的丰润,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圣洁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谁惜文章镇螭首,独将香火祀龟趺”则转向了对寺庙内活动的描绘。"文章镇螭首"可能指的是寺内的碑文或装饰,用以镇守神兽螭首,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敬仰。而“独将香火祀龟趺”则表达了僧人或信徒们对佛像的虔诚供奉,通过焚烧香火祭祀龟形底座,体现了对佛法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净妙寺的景象,融合了历史、文化与宗教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感慨以及对信仰的深沉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