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常如岁,何妨秉烛嬉。
百花俱中酒,万竹自吟诗。
春夜常如岁,何妨秉烛嬉。
百花俱中酒,万竹自吟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景象,诗人以轻松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开篇“春夜常如岁”即设定了一个悠长而平静的夜晚场景,“何妨秉烛嬉”则透露出诗人对这样的夜晚感到惬意,愿意与烛光为伴,享受这份宁静。
接着“百花俱中酒”一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春天的百花美景比作美酒,显然是诗人在此情境下感受到的大自然赋予的情感和灵感。这种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增添了一份生动与诙谐。
最后“万竹自吟诗”则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在这静谧的春夜之中,即便是万千竹叶也似乎在低语着诗行,这既是对自然界深层次感应的体现,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文学创作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花香、烛光和竹声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交融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春宵中所获得的艺术灵感和内心的宁静。
清晓新妆,鸾台畔、潜呼小玉。
问阿谁庭院,调长生曲。
报道隔邻人庆寿,新来荣领金花轴。
细推来、阳月已将周,惟三宿。陈□颂,年多祝。
环珠翠,人如簇。奉金杯相庆,满斟醽醁。
愿享麻姑难老福,屡餐王母蟠桃熟。
更儿孙、岁岁献莱庭,蓝袍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