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公亭满竹林风,王屋天坛在眼中。
月桂不随春共老,池波直与海相通。
珍羞恐负将军腹,时雨休归社鬼功。
天子仁明百灵助,连村箫鼓废年丰。
裴公亭满竹林风,王屋天坛在眼中。
月桂不随春共老,池波直与海相通。
珍羞恐负将军腹,时雨休归社鬼功。
天子仁明百灵助,连村箫鼓废年丰。
这首诗描绘了裴公亭四周竹林被风吹拂的景象,以及远处王屋天坛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诗人通过“月桂不随春共老”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月桂树四季常青、永葆生机的寓意,象征着永恒与不朽。而“池波直与海相通”则展现了水系的广阔与连通性,寓意着天地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接着,诗人以“珍羞恐负将军腹”表达对美食的珍惜和对英雄的敬仰,暗示了裴公亭不仅是游览之地,也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通过“时雨休归社鬼功”,诗人赞美了及时雨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同时也歌颂了社鬼(土地神)的功德,体现了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
最后,“天子仁明百灵助,连村箫鼓废年丰”两句,表达了对君主英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向往与颂扬,同时预示着丰收的景象,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裴公亭周边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对历史、文化、自然、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危栏独倚,往事思量遍。
回首掩朱扉,敛云鬓、闲拈针线。
轻罗碎剪,缝个小梅花,灯闪闪,夜沈沈,玉指轻轻捻。
寒苞素艳,浑似枝头见。
半拆与初开,谁赢得、江南手段。
玉冠斜插,惟恨欠清香,风动处,月明时,不怕吹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