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细缕屑辰砂,暂倒磁罂醉一家。
半夏碧抽窗外草,午时红绽目前花。
未闻琼管销戈甲,忍听龙舟竞鼓笳。
合寄南陲征战士,赤灵符解辟兵邪。
菖蒲细缕屑辰砂,暂倒磁罂醉一家。
半夏碧抽窗外草,午时红绽目前花。
未闻琼管销戈甲,忍听龙舟竞鼓笳。
合寄南陲征战士,赤灵符解辟兵邪。
这首明代诗人区越的《端午》诗,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和平与战士的深切关怀。
首句“菖蒲细缕屑辰砂”,描绘了端午时节,人们用细碎的菖蒲和辰砂来驱邪避疫的习俗,菖蒲的香气与辰砂的红色交织,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节日氛围。接着,“暂倒磁罂醉一家”则以轻快的笔触,展现了家家户户在端午节期间共享美酒的欢乐场景,体现了节日的温馨与和谐。
“半夏碧抽窗外草,午时红绽目前花”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端午节的气氛。半夏草在窗外生长,午时花朵绽放,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生机与活力,也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未闻琼管销戈甲,忍听龙舟竞鼓笳”两句,诗人由眼前的节日景象联想到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未闻琼管(即玉笛)的声音消散戈甲(武器),却能听到龙舟竞渡时的鼓声与笳乐,这既是对传统节日活动的赞美,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呼唤。
最后,“合寄南陲征战士,赤灵符解辟兵邪”表达了诗人对远征战士的深切关怀与祝福。他希望将端午节的美好祝愿与赤灵符(一种传说中的辟邪符)一同寄给南陲的战士们,祈愿他们平安归来,远离战争的伤害。
整首诗以端午节的习俗为载体,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士们的深深关切。
春来未听杜鹃啼,但见青山花满枝。
俗礼不违聊上冢,他乡寒食叹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