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触目总堪悲,点检尊前事已非。
方叹娇娆随月落,何堪樊素与春归。
梨花著雨还空委,柳絮因风只欲飞。
唯有庭前柏子树,岁寒相对两依依。
老来触目总堪悲,点检尊前事已非。
方叹娇娆随月落,何堪樊素与春归。
梨花著雨还空委,柳絮因风只欲飞。
唯有庭前柏子树,岁寒相对两依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有感(其三)》。诗中通过触目所见之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老来触目总堪悲”,开篇即道出诗人年老体衰,面对世间万物,心中满是悲凉。接着“点检尊前事已非”一句,点明了诗人酒桌前回忆往事,却发现一切都不复往昔,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方叹娇娆随月落,何堪樊素与春归。”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娇娆”和“樊素”视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感叹它们如同月亮般短暂易逝,春天也终将离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无奈与惋惜。
“梨花著雨还空委,柳絮因风只欲飞。”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梨花在雨中凋零,柳絮随风飘散,形象地比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美好事物的易逝。
最后,“唯有庭前柏子树,岁寒相对两依依。”以柏子树的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坚持与希望,即使在岁月的磨砺下,仍能保持自我,与外界形成一种和谐而坚定的关系。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人事变迁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宋诗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
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