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录别·其五》
《录别·其五》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

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

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

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

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0)
鉴赏

这首诗《录别(其五)》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开篇即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离别时的欢愉源于对相聚的渴望,而内心的矛盾则源自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相聚的不舍。接下来,“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诗人意识到离别不仅仅是个人的分离,更是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难以在短时间内平复。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通过具体的动作——握手,表现了离别瞬间的强烈冲击,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空间的距离被夸张地比喻为遥远的“秦与胡”,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深远影响。

“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对比新交的快乐与旧情的忧伤,山海的辽阔象征着人世间的距离与变化,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情感的深度与广度都将发生变化。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在远方,心中仍牵挂着熟悉的家园,体现了人类对归属感的追求。

“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以自然景象喻指离别后心情的阴霾,浮云遮蔽了阳光,北风带来了哀愁,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的失落与悲伤。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诗人起身四望,犹豫不决地站在十字路口,既是对离别场景的再现,也是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体现了面对离别时的迷茫与挣扎。

“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最后两句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从青丝到白发,一生都在为国征战,隐含了对和平与家庭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反映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游西山·其二

昔年虎阜游,秋叶闻幽蝉。

今来宝珠洞,春渌流溪泉。

灵碣龙象寂,绀壁蟏蛸悬。

冈峦窅然深,竹树何便娟。

揽衣造绝顶,凭吊怀豪贤。

岩厓漱墨留,妙迹疑神仙。

文字竟终古,黤黮兹山巅。

铃铎自相语,松涛驱暮烟。

岁月有代谢,古今徒慨然。

(0)

读列女传

我披《列女传》,怀古心长悸。

忠孝节义风,罗列类略备。

闺阁垂师表,摹仿匪易易。

幼读《女孝经》,晨昏殊自愧。

幸生贤女后,所学为何事。

不见蓬户女,书史未睹记。

或投梭表洁,或奉匜养志。

至性有馀师,殊途而一致。

况综三千年,供我精取弃。

贤媛去今遥,精灵简策寄。

后先心印心,一一呼欲至。

我辈工絮吟,聊以娱亲意。

大义重节孝,馀技通文艺。

陶孟范犹存,曹庞型未坠。

千秋仰止情,盥薇一编肄。

(0)

梦登华山书所见·其二

山开成独往,霞峤莹心目。

投书别家人,不作昌黎哭。

(0)

梦中作

从来志士易悲秋,驾鹤真为汗漫游。

醉上昆仑山顶望,苍烟九点是齐州。

(0)

舟过露筋祠·其一

白芡红蕖出水香,一枝柔舻送轻航。

船头鸂鶒忽飞起,冲破浪花入野塘。

(0)

睡蝶

乱红深处恋芬芳,枝上蘧蘧梦正长。

讵畏流莺啼远树,祇惊午漏滴花房。

云环锦帐眠方稳,风促金铃响不妨。

一任南园春似海,香魂飞绕黑甜乡。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