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剑寒潭里,蛟龙不敢腾。
参禅惟有佛,入定已无僧。
壁古诗留迹,碑荒笔起棱。
愿教霏法雨,四海尽清澄。
掷剑寒潭里,蛟龙不敢腾。
参禅惟有佛,入定已无僧。
壁古诗留迹,碑荒笔起棱。
愿教霏法雨,四海尽清澄。
这首诗描绘了剑潭的壮丽景象与深邃的禅意。首句“掷剑寒潭里,蛟龙不敢腾”以掷剑入潭的场景开篇,不仅展现了剑的锋利与力量,也暗示了剑潭的神秘与威严,连蛟龙都不敢轻易跃出水面,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接下来,“参禅惟有佛,入定已无僧”两句,将主题转向了禅宗修行。这里通过对比“佛”与“僧”,强调了禅修的最高境界并非依赖于外在的仪式或人物,而是内心的领悟与静默的冥想。佛的存在意味着智慧与觉悟,而入定的僧人则可能已经超越了常规的修行状态,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空寂。
“壁古诗留迹,碑荒笔起棱”则转而描述了剑潭周边的历史遗迹。古老的墙壁上留下了诗歌的痕迹,荒凉的石碑上笔触依然棱角分明,这些都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为剑潭增添了几分文化与艺术的气息。
最后,“愿教霏法雨,四海尽清澄”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普渡众生的美好愿望。希望佛法如同细雨般洒遍四方,使整个世界都能得到净化与和谐。这不仅是对剑潭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佛法精神的颂扬,寄寓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人心清净的深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既展现了剑潭的壮美与神秘,又蕴含了深刻的禅理与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