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声严曙色迟,满天霜露拂旌旗。
松筠阅岁孤忠在,蒲柳先秋两鬓知。
俗喜蜗争缘地薄,人多菜色为年饥。
敷扬帝泽全无术,远道隆寒岂足辞。
鼓角声严曙色迟,满天霜露拂旌旗。
松筠阅岁孤忠在,蒲柳先秋两鬓知。
俗喜蜗争缘地薄,人多菜色为年饥。
敷扬帝泽全无术,远道隆寒岂足辞。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陈洪谟在巡临江瑞州时所见所感。首句“鼓角声严曙色迟,满天霜露拂旌旗”以严整的鼓角声和拂过旌旗的霜露,渲染出清晨行军的肃穆氛围。接着,“松筠阅岁孤忠在,蒲柳先秋两鬓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松竹经年不改其色与蒲柳易凋的比喻,表达了对忠诚与时间考验的深刻思考。
“俗喜蜗争缘地薄,人多菜色为年饥”揭示了社会现象,指出人们因土地贫瘠而争斗,因年成歉收而面带菜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矛盾。最后,“敷扬帝泽全无术,远道隆寒岂足辞”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有效施政、改善民生的自责与无奈,以及面对寒冷远行的艰难,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流露出其个人的道德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是明代文人士大夫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精神的体现。
大慈振法鼓,开悟无明聋。
炉冶心秽垢,防非如利锋。
护鹅不惜命,守草养生同。
五篇遮轻重,七聚荡心胸。
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
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
七支净三业,五分满金容。
各愿坚固戒,净土得相逢。
剖符冯翊次,以疾拜司成。
义重疏皆友,仁深怨不生。
昔居南比省,长话水云情。
吟讽资高兴,丝纶发重名。
经秋漳浦卧,一旦逝川声。
自古谁回得,重泉独往程。
明灵辞魏阙,冬日冷秦宫。
孝子号天护,铭旌引柩行。
门阑容足迹,章句许才清。
劣薄无因报,恩知岂谓轻?
扪膺词莫吐,奠酒泪先倾。
从此阶前石,何人肯念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