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风洗雨,兰蕙摧残后。玉蕊檀芳做霜晓。
板桥平,溪岸小。月下归来、乘露冷,赢得清香满抱。
一枝春在手,细嗅重看,风味人间自然少。
拟欲问东君,妙语难寻,搜索尽、池塘春草。
想不是、诗人赏幽姿,纵竹外横斜,是谁知道。
梳风洗雨,兰蕙摧残后。玉蕊檀芳做霜晓。
板桥平,溪岸小。月下归来、乘露冷,赢得清香满抱。
一枝春在手,细嗅重看,风味人间自然少。
拟欲问东君,妙语难寻,搜索尽、池塘春草。
想不是、诗人赏幽姿,纵竹外横斜,是谁知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梳风洗雨,兰蕙摧残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秋末冬初时节,对于兰花被风雨摧残后的深切感受。"玉蕊檀芳做霜晓"则是对晨曦中露珠挂满的植物之美丽的描绘,用以突出清晨的寒冷与自然之美。
"板桥平,溪岸小"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小桥流水图,让人仿佛能听见细微的溪声和脚步声。紧接着的"月下归来、乘露冷,赢得清香满抱"则是诗人在夜晚归途时,感受着月光下的凉意以及从植物上吸收到的清新之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领悟和情感寄托。
"一枝春在手,细嗅重看,风味人间自然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某种花卉独有的芬芳特别珍视,认为这种纯净自然的香气,在人世间实属罕见。接着"拟欲问东君,妙语难寻,搜索尽、池塘春草"则是诗人表达了想要询问自然之神(东君)关于这些美好自然现象的奥秘,但又觉得语言不足以表达这份情感,只能在池塘间细细搜寻那些春天的痕迹。
最后两句"想不是、诗人赏幽姿,纵竹外横斜,是谁知道"则是诗人自问自答,对于自己欣赏自然中隐秘之美是否有人理解和认同。这里的"纵竹外横斜"形容竹影在水中的倒映,或许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同这静谧的竹影一般,能够被他人所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