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八》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八》全文
唐 / 道世   形式: 偈颂

大慈振法鼓,开悟无明聋。

炉冶心秽垢,防非如利锋。

护鹅不惜命,守草养生同。

五篇遮轻重,七聚荡心胸。

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

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

七支净三业,五分满金容。

各愿坚固戒,净土得相逢。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道世所作的《颂六十二首》中的第五十八首,主题围绕着佛教修行与戒律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佛法深入理解与实践的追求。

首句“大慈振法鼓,开悟无明聋”以“法鼓”象征佛法的传播,通过这种“鼓”的振响,唤醒人们内心的“无明”,即无知或迷惑的状态,使之得以觉悟。接着,“炉冶心秽垢,防非如利锋”形象地描述了通过内心的净化过程,如同在炉火中熔炼杂质,去除心灵上的污垢,同时强调了对错误行为的警惕,如同使用锐利的刀锋一样精准。

“护鹅不惜命,守草养生同”通过动物保护的例子,强调了慈悲之心,即使为了保护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如同守护草木一样,关注生命的生长与健康。这反映了佛教中对生命平等和慈悲为怀的理念。

“五篇遮轻重,七聚荡心胸”则涉及佛教中的经典和教义,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教义,来指导和净化内心,消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

“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描绘了修行者每日的日常,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都在虔诚地诵读佛经,以此作为修行的一部分,体现了佛教中对日常生活的修行态度。

“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表达了修行者追求解脱,摆脱苦难的愿望,同时也关注着佛法的根源和本质,即法身,即佛性。

“七支净三业,五分满金容”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戒律和修行方法,通过“七支”(即七种善行)来清净身、口、意三业,达到内心的纯净。同时,通过“五分”(即五种布施)来积累功德,使内心充满光明和喜悦。

最后,“各愿坚固戒,净土得相逢”表达了每个修行者都希望坚定地遵循戒律,最终在极乐世界相遇,共同实现解脱和成佛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展现了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内心净化的不懈努力。

作者介绍

道世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次固始逢李文学讯曾比部子玉

西曹今直省,信有故人传。

白雪高歌里,青春浊酒前。

为郎非得意,作客况长年。

我更羞行役,微官未息肩。

(0)

送徐子与四首·其四

缱绻情不隔,栖宿理无恒。

江水青枫落,烟皋白频生。

南望葳蕤羽,北归翔紫庭。

江潭振环佩,迟尔趋承明。

(0)

送徐子与四首·其二

淮流我方溯,汉水君已渡。

缨弁樊山酒,羽猎云梦赋。

合沓二别峰,濏汨三湘路。

离爱笃所欢,长波渺烟雾。

(0)

拟古四首·其四

美人在长安,音徽间复阔。

不奉君光仪,膏沐委蓬发。

青鸟西飞还,报我一书札。

字字长相思,归期邈秦越。

妾如霜中花,君如云间月。

非君是妾夫,一心谁能察。

(0)

感遇六首·其一

高楼在西北,崔嵬青云端。

绮窗玉玲珑,阿阁椒与兰。

明月沧池东,列宿丽且繁。

中庭凉飙激,肃肃罗帷寒。

佳人眇天末,荒草霜露残。

徽音不可闻,哀丝讵能弹。

朝亦以悲酸,暮亦以汍澜。

妾有榜泄歌,谁为平生欢。

(0)

寄李伯承·其四

君上秋风百尺台,白云片片乱鸿哀。

江潭此去三千里,那得瑶华远寄来。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