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宵使我感生平,相对摇摇短烛檠。
不散积愁同乱叶,恐吹远梦在荒城。
人都久厌干戈苦,天亦谁为意气争?
且自敛藏听造化,空山猿鹤莫悲鸣。
中宵使我感生平,相对摇摇短烛檠。
不散积愁同乱叶,恐吹远梦在荒城。
人都久厌干戈苦,天亦谁为意气争?
且自敛藏听造化,空山猿鹤莫悲鸣。
这首诗《风》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描绘夜晚风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中宵使我感生平”,点明时间是在深夜,诗人因夜深而思绪万千,感慨自己的一生。接着,“相对摇摇短烛檠”一句,以摇曳的烛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不散积愁同乱叶”一句,将积累的愁绪比作随风飘散的落叶,形象地表现了愁绪无法排解的沉重与无奈。“恐吹远梦在荒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暗示着诗人担心自己的梦想在动荡不安的现实中被吹散,难以实现。
“人都久厌干戈苦”,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声。“天亦谁为意气争?”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探讨了自然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似乎在质疑为何上天也要参与人间的纷争。
最后,“且自敛藏听造化,空山猿鹤莫悲鸣”,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因为外界的喧嚣而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