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诗人以谢公(谢灵运)的游兴未尽为引,描绘了山中小堂周围的景致。首句“谢公游意未能厌”表达了对美景的深深迷恋,仿佛谢灵运的游览兴致仍未消减。接下来的“踏尽登山屐齿尖”则形象地展现了登山者的足迹,暗示了道路的崎岖和游人的执着。
“古殿神仙深杳杳”描绘了古殿的神秘与幽深,仿佛有仙人隐居其中,增添了神秘色彩。“香炉烟翠起纤纤”则通过缭绕的香烟和翠绿的山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诗人继续写到“岩花寂历飘琼片”,岩壁上的花朵轻轻飘落,如琼瑶般晶莹,增添了诗意。
“庭桧萧疏漏玉蟾”中,“庭桧”指的是庭院中的桧树,其枝叶稀疏,月光洒落,犹如玉兔(古人称月亮为玉蟾)透过缝隙,营造出静谧的夜晚景象。最后,诗人借景抒怀,“帝子莫归人不见”,暗指友人离去,自己独自欣赏这美景,只能任由微风细雨轻拂窗帘,透露出淡淡的孤独与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谢公的游兴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小堂的自然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淡淡哀愁和对自然美的深深欣赏。
昌黎文字登天府,爱筑书台伴山坞。
翰墨淋漓草树香,哦吟呼动群虫舞。
老洞开口陪笑谈,寒泉哽咽怜清楚。
谁将邑宰限奇才,天为阳山降申甫。
正气挽回天地春,斗牛直射无今古。
虽落当年奸计笼,芳名历历播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