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将琢玉风前句,剪送和香雪后枝。
要识此花真面目,细看无色画中诗。
寄将琢玉风前句,剪送和香雪后枝。
要识此花真面目,细看无色画中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几圣以三诗寄蜡梅栽次韵(其一)》中的第一首,通过巧妙的比喻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蜡梅的独特情感与深刻理解。
首句“寄将琢玉风前句”,以“琢玉”比喻蜡梅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如同雕刻家精心雕琢的玉石,既形象地描绘了蜡梅在风中轻盈舞动的美丽景象,又暗含了对蜡梅高洁品质的赞美。这里的“风前句”不仅指蜡梅在风中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蜡梅的深情寄语,仿佛在风中传颂着赞美之词。
次句“剪送和香雪后枝”,进一步深化了蜡梅的形象。这里“剪送”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蜡梅被采摘下来的情景,仿佛是精心挑选的花朵,被送至远方。而“和香雪后枝”则强调了蜡梅的香气与雪花的洁白相映成趣,不仅突出了蜡梅独特的香气,也营造了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
后两句“要识此花真面目,细看无色画中诗”,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蜡梅的真正魅力。这里的“真面目”不仅仅是指蜡梅本身的自然形态,更是其内在精神与品格的体现。诗人鼓励读者细细品味,发现蜡梅如同一幅无声的画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意。这不仅是对蜡梅美的赞颂,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蜡梅的细腻描绘与深刻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暮色苍苍日初落,寒声策策风正作。
湖边倚杖堤上行,病起聊试游山脚。
平生出门轻万里,老去谢客专一壑。
风涛澒洞鲛鳄横,阊阖崔嵬鬼神恶。
春芜二顷叱黄犊,老学为农元不错。
兜鍪蝉冕俱扫空,雨笠香新织青箬。
若耶溪头朝暮雪,鸦鹊堕死长松折。
横飞忽已平屐齿,乱点似欲妆帘缬。
放翁凭阁喜欲颠,摩挲拄杖向渠说。
莫辞从我上嵯峨,此景与子同清绝。
银杯拌蜜非老事,石鼎煎茶且时啜。
题诗但觉退笔锋,把酒未易生耳热。
扶衰忍冷君勿笑,报国寸心坚似铁。
渔阳上谷要一行,马蹄蹴踏河冰裂。
百年古谓风前烛,我逾七十饭不足。
亦知生世无工拙,久向人间耐荣辱。
今年上元灯满城,十里东风度丝竹。
蓬窗湿薪不禦寒,独取残书伴儿读。
忽然得意见古人,半碗冻齑甘胜肉。
书生盖棺事未定,论著傥存终见录。
富贵无名岂胜数,意气空能骄世俗。
君不见拄天拄地邢君牙,不如诗人穷瞎张太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