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丹霞舍利塔》
《丹霞舍利塔》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心光彻内外,如珠入五色。

珠与色无性,非离亦非即。

非即超形骸,非离浃营卫。

月在千波中,波波摇青霁。

凡圣唯一心,湛昏成二谛。

示生死涅槃,而实无坚脆。

脆以别生死,坚光表性义。

本从心生色,迷色乃有二。

蚌含明月珠,体合百骸粹。

领纳镜中像,想即妙观智。

流注皆真常,分别非明记。

如是五蕴身,与法身何异。

秖因一念迷,情生分秽净。

净秽悟由心,当念绝邪正。

佛以此智證,法化无同别。

示现别中同,同中别自晰。

光耀百千年,福被我遗教。

神光触金轮,仰瞻如梦觉。

栖贤发瑰异,感激当其运。

移光照岭南,慈曜无远近。

佛子学聚沙,燔土紫金斓。

崔巍海螺巅,晶晶逼霄汉。

举目道与会,布发形俱泮。

见闻起遐情,究此未来际。

念念尽圆明,身与心毋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阐述了心与光、色与空、生死与涅槃之间的关系,以及佛性在个体生命中的体现。诗中提到的心光,象征着内在的智慧和光明,它照亮了内外的世界,超越了形式与本质的界限,揭示了月在水中映照出的青碧之境,寓意着凡圣共通的一心,以及生死与涅槃的相对性。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迷与悟、净与秽的关系,强调了心的作用,指出只有通过觉悟,才能超越对立,实现内心的纯净和平静。诗中提到的“五蕴身”与“法身”的异同,反映了对佛教中关于身心、法界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佛子的学习过程和对佛法的实践,展现了佛法的普世性和深远影响。诗中提到的“丹霞舍利塔”作为象征,可能寓意着佛法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和教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以及对个体心灵成长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一雨如期尽涤炎,山中飒爽十分添。

花香鸟语无边乐,近景遐观取次拈。

细雾常霏双足底,轻云犹恋半峰尖。

雄风披处心诚快,已见千村足碾䬯。

(0)

古铜鉴歌

轩辕液金作神物,德合天地明日月。

阴阳精气此蕴郁,万八千春岂湮没。

丁甲护持魑魅韨,中圆光外绿云蔚。

如星重轮丽天阙,四灵五岳卒难核。

汉唐俗制气早夺,其祥应不让屈轶,以烛贤奸洞心骨。

(0)

雨后

雨后来仙馆,溪声乱涧繁。

清芬生蕙芷,静趣在琴尊。

契道无多意,吟诗那易言。

芸编纷插架,取便一抽翻。

(0)

谷日占三白,开年第一祥。

琼华连翡翠,冰柱缀鸳鸯。

易化应春律,当空助晓光。

蓬婆偏不藉,遐意忆西方。

(0)

无题

一例韶光同不同,倚楹朅尔向东风。

万几就理心无倦,七字成吟兴有穷。

迩日边情萦远梦,当春捷报赖元戎。

两阶干羽重华德,缅想前徽迟待中。

(0)

一夜西风促峭凉,纯棉群已换征裳。

邮程破晓霜华白,学圃经秋柿叶黄。

即景研搜句亦净,抚时枨触意多伤。

行幐讵是携长卷,牟画高词得未忘。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