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桂山堂》
《题桂山堂》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不作淮南客,还歌桂树秋。

堂依林下敞,人似月中游。

白苧凉新透,清郊暑乍收。

风从小山度,香入九天浮。

城市心应远,烟霞志已酬。

攀援如有意,岁暮共淹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桂山堂的环境之美与内心之静巧妙融合。

首联“不作淮南客,还歌桂树秋”,开篇即以“不作淮南客”表达出远离尘嚣之意,而后以“还歌桂树秋”点明地点与季节,暗示着诗人在此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桂树在秋天的金黄中摇曳生姿,不仅为环境增添了色彩,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颔联“堂依林下敞,人似月中游”,进一步描绘了桂山堂的环境。堂舍依傍于林间,宽敞明亮,仿佛是月宫中的游历,既突出了建筑的自然融入,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白苧凉新透,清郊暑乍收”,通过衣物的凉爽和郊外暑气的骤然消散,展现了环境的宜人与舒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尾联“风从小山度,香入九天浮”,风从远处的小山吹来,带来了桂花的香气,仿佛飘散至九天之上,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升华与超越。

最后,“城市心应远,烟霞志已酬”,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与满足。“攀援如有意,岁暮共淹留”,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预示着诗人与自然的长久相伴,即使是在岁末之时,这份情感也不会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桂山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浣溪沙

点点归帆望不齐。乱鸦啼后暝烟低。

酒阑时节更凄迷。

一片空波萍乍暖,二分残月柳初稊。

莫将幽梦过淮西。

(0)

朝中措

花光凉节夜痕秋。人在小红楼。

残梦兀遥灯影,惊心疑漾帘钩。

屏山归路,青芜沙外,稚柳江头。

渐是兰桡荡尽,倚阑无那凝眸。

(0)

浣溪沙

锦瑟流尘未忍弹。门前春水燕飞还。

高楼罗帕有新寒。

故国飘零迷影事,美人清瘦罢朱铅。

看花对酒不成欢。

(0)

临江仙.题淞雨吴讴图

依样江南山色好,捲帘人隔星河。

镜华空掩醉颜酡。未应歌小海,曾与托微波。

欹枕帘花和泪堕,织愁争觅龙梭。

瑶京影事费销磨。画图重省识,谁分此情多。

(0)

蝶恋花·其五和王静安韵

扑面濛濛飞弱絮。一霎溪山,萧瑟浑如许。

云脚四垂天景暮。小楼夜半闻微雨。

每到春来愁欲诉。诉尽愁肠,依旧成虚度。

苦道离人留得住。长亭几送征鞍去。

(0)

采桑子·其二

霸陵握手伤离别,泗水东流。锦缆龙舟。

最怕黄昏泊石头。天涯江袖情何限,好语难酬。

一曲吴讴。秋雨如人泪不收。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