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峦争入马蹄来,宿雾残云拨不开。
石卧松根横碧玉,瀑悬天外转晴雷。
仙家长锁青春好,老子犹堪竟日陪。
收拾此身知有所,一间茅屋傍山隈。
林峦争入马蹄来,宿雾残云拨不开。
石卧松根横碧玉,瀑悬天外转晴雷。
仙家长锁青春好,老子犹堪竟日陪。
收拾此身知有所,一间茅屋傍山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行图景。首句“林峦争入马蹄来”,展现了山势陡峭,层峦叠嶂仿佛竞相迎向行者的马蹄,动态十足。次句“宿雾残云拨不开”则烘托出山间清晨或雨后的朦胧美,云雾缭绕,增添了神秘感。
第三句“石卧松根横碧玉”,运用比喻,将石头比作碧玉,形象地描绘了松根下青翠的石头,宛如翡翠般美丽。第四句“瀑悬天外转晴雷”,以雷声形容瀑布的轰鸣,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的壮观景象,仿佛晴空霹雳。
第五句“仙家长锁青春好”,表达了诗人对仙岩美景的赞美,认为这里仿佛凝固了青春的美好。第六句“老子犹堪竟日陪”,流露出诗人愿意陪伴在此,尽情享受山水之乐的闲适心情。
最后一句“收拾此身知有所,一间茅屋傍山隈”,诗人感慨自己找到了心灵归宿,即使是一间简陋的茅屋,坐落在山脚,也足以让他感到满足和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阑干一角天西路,乱霞中有人倚。
才别焰摩宫,带二分虹气。玉颜春半醉。
怕病酒、年华似水。叠叠红罗,销魂画出,南唐亭子。
低唱暗香词,妆楼远、曾向花前弹泪。
吹瘦十年箫,甚东风如此。山扉和梦闭。
更无奈、翠禽啼起。要坚忍,今夜春寒,话绛仙身世。
砑笺小字,倩流莺相候。一寸春愁酒边逗。
看衣香引蝶,镜影招鸾,漫赢得、茸唾尚凝衫袖。
茜纱窗下坐,伤别伤春,如此销魂怎禁受。
耳语更多时,斜亸香肩,怕倚断、笙囊绿绣。
嘱花下银骢莫勾留,但别后相思,寄侬红豆。
听松阴萧萧。把山塘软水,弹作风涛。
何处斜阳一角,瘦吟镂高。弦带润,曾轻挑。
旧雨痕,疏帘樱桃。
诉秋士年华,春人福命,指上有离骚。
天女去,空花飘。□音声海里,万感如潮。
莫问啼鹃锦瑟,彩鸾文箫。谁念我,魂都销。
忆虎山,他生红桥。正落爪铿然,僧房寂寥。闻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