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法如毛动见绳,通班岁许几人登。
铜章未有路能脱,鹤发不无机可乘。
长策报君簪韨忌,短檠忘本简编憎。
相期循吏传中事,循吏传中无所称。
铨法如毛动见绳,通班岁许几人登。
铜章未有路能脱,鹤发不无机可乘。
长策报君簪韨忌,短檠忘本简编憎。
相期循吏传中事,循吏传中无所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题为《欧阳全真改秩得邑欲其循循为之无效余尤》。诗中表达了对官员欧阳全真晋升后期望他秉持循吏之道,但担心他未能实践的忧虑。诗人以“铨法如毛动见绳”比喻选拔官员的严格,而“通班岁许几人登”则暗示晋升不易。接着,“铜章未有路能脱,鹤发不无机可乘”暗指即使官职在手,也应避免投机取巧,保持清廉。诗人强调“长策报君簪韨忌,短檠忘本简编憎”,希望欧阳全真不忘读书人的本心,遵循简朴的治学原则。最后,诗人期待欧阳能在历史上留下循吏的佳话,但又担忧现实中循吏的美德难以得到充分记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期待。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