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手持一根黑色的蛇形拐杖,其形态古老而神秘,似乎蕴含着千年的历史。柳公手中的铁拄杖不仅外观奇特,而且声音铿然有力,让四周的人都惊讶地转头观望。这根拐杖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时的闽王与吴越之间的往事。
诗中通过柳公赠送这根铁拐杖给诗人苏轼,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传承。苏轼在得到这件物品后,便开始了寻访仙境、采集草药的生活,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精神和谐的态度。
最后,当苏轼回到柳公那里,询问他是否安好,并展示了自己摩挲铁拄杖后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道家对于自然物品的崇拜,更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