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铁拄杖,并叙》
《铁拄杖,并叙》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0)
注释
黑蛇:指代某种神秘的铁器。
铿然:形容声音清脆。
爪甲声:可能指铁器摩擦或敲击的声音。
铁:此处指代神秘的铁器。
崆峒:中国西部的名山。
洞庭:中国湖泊,与禹穴相关。
化作:转变成。
华发:白发,象征年龄增长。
摩挲:抚摸,触摸。
翻译
柳公手中握着黑色的蛇,千年老根生出节瘤。
忽然听到清脆的爪甲撞击声,四周的人惊讶地回头,知道是铁器发出的。
含簧腹中泉水般低语,火星在石头上飞溅如同星裂。
他说这东西年岁大了有灵性,自古以来是闽王赠予吴越的宝物。
不知它落入多少人之手,如今变化无常,如同春雪消融。
突然赠予我,其心意何在?我不能就此甘心衰老。
我决定追寻它的足迹,前往崆峒山,穿越洞庭湖探寻大禹陵。
拨开荆棘寻找草药和灵芝,刺虎捕蛟,无所畏惧。
我将用它的力量化为锐利的锥子,归来时,柳公还未白头。
询问铁君是否安好,我要向他展示并讲述这一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手持一根黑色的蛇形拐杖,其形态古老而神秘,似乎蕴含着千年的历史。柳公手中的铁拄杖不仅外观奇特,而且声音铿然有力,让四周的人都惊讶地转头观望。这根拐杖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时的闽王与吴越之间的往事。

诗中通过柳公赠送这根铁拐杖给诗人苏轼,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传承。苏轼在得到这件物品后,便开始了寻访仙境、采集草药的生活,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精神和谐的态度。

最后,当苏轼回到柳公那里,询问他是否安好,并展示了自己摩挲铁拄杖后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道家对于自然物品的崇拜,更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史同叔司直造朝·其二

相国三槐位,郎君叠桂枝。

谈经天禄阁,指日凤凰池。

道术千年绪,功名百世期。

中朝吕范氏,端的有馀师。

(0)

登古钵岭谒慈感祠下

郡岭中推古钵尊,山川罗列掌中存。

亭台突兀圣婆庙,邱垤逶迤山子村。

(0)

冷泉亭

泉不因人热,渊源自古今。

名流耽韵致,智士悦清音。

径有烟霞趣,亭无鸟鼠侵。

浮生徒碌碌,谁自涤凡心。

(0)

月夜接友人书

湖水春来泛碧波,伊人暌隔怅如何。

梅花著露香还艳,竹叶临风色自和。

形影莫亲凭梦寐,中情频写寄诗歌。

鱼书忽喜今宵到,复值堂前好月过。

(0)

严先生钓台同范茂明赋叠前韵

处士星光耀斗符,汉家幸有此区区。

(0)

麻沙八景诗·其四祇园溪声

桥枕东流路透西,桥边梵刹亦幽奇。

人来问道不须问,抵听溪声悟佛机。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