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春近四绝句》中的第一首,描绘了冬去春来之际的景象。"闰后阳和腊里回",这里的"闰后"指的是闰月之后,"阳和"象征着温暖的阳光,"腊里回"暗示着冬季结束,春天即将回归。"濛濛小雨暗楼台",描绘了春雨绵绵,使得远处的楼台显得朦胧而富有诗意。
"柳条榆荚弄颜色",形象地写出了柳树新芽抽绿,榆树荚也显露出嫩色,生机盎然。"弄颜色"三字,赋予了植物以动态和情感,仿佛它们在春风中欢快地展示自己的新装。
"便恐入帘双燕来",最后一句富有期待和喜悦,诗人担心那对双燕因春色而飞入帘内,增添了室内的生动与活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临近时的清新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
安西老守是禅僧,到处应然无尽灯。
永夜出游从万骑,诸羌入看拥千层。
便因行乐令投甲,不用防秋更打冰。
振旅归来还侍宴,十分宣劝恐难胜。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已静。
春风如系马,未动意先骋。
西湖忽破碎,鸟落鱼动镜。
萦城理枯渎,放闸起胶艇。
愿君营此乐,官事何时竟。
思吴信偶然,出处付前定。
飘然不系舟,乘此无尽兴。
醉翁行乐处,草木皆可敬。
明朝游北渚,急扫黄叶径。
白酒真到齐,红裙已放郑。
珥笔西归近紫宸,太平典册不缘麟。
付君此事宁论晋,载我当时旧《过秦》。
门外想无千斛米,墓中知有百年人。
看君两眼明如镜,休把《春秋》坐素臣。
野鹰来,万山下。
荒山无食鹰苦饥,飞来为尔系綵丝。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养子秋食菽。
我欲击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鹰力弱。
野鹰来,城东有台高崔巍。
台中公子著皮袖,东望万里心悠哉。
心悠哉,鹰何在!
嗟尔公子归无劳,使鹰可呼亦凡曹,天阴月黑狐夜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