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听禁钟声,坐对南山野趣生。
有道也知当世重,无官应觉此身轻。
石台晚啸云归树,仙观夜吟月过城。
文物传中劳去取,几人笔下可全名。
十年不听禁钟声,坐对南山野趣生。
有道也知当世重,无官应觉此身轻。
石台晚啸云归树,仙观夜吟月过城。
文物传中劳去取,几人笔下可全名。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入九仙观访黄未轩读丁郡守所寄诗次韵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久居山野后的感悟与心境。首句“十年不听禁钟声”,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十年未闻城市中的寺庙钟声,暗示了他生活的宁静与隐逸。接着,“坐对南山野趣生”写诗人静坐山中,欣赏自然的趣味,享受着田园生活的恬淡。
“有道也知当世重,无官应觉此身轻”两句,诗人以哲理性的语言揭示出,虽然明白世事纷扰,但无官一身轻,这种清闲的生活状态让他感到轻松自在。夜晚,他在“石台晚啸云归树”的景象中独自吟咏,月光洒过“仙观夜吟月过城”,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氛围。
最后,“文物传中劳去取,几人笔下可全名”两句,诗人感慨历史长河中,多少人为了名声而忙碌,但真正能在史书留名的又有几人?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浓厚的隐逸文化气息。
二漳合下如奔矢,绝出为河容汇水。
南樯北柁越埭来,后挽前抽争一跬。
懋迁物品实王畿,岳贡方输千百累。
商功已觉十分赢,趋利真成三倍市。
圣人乘运智者谋,向忆当年河事始。
向非庙算屈群策,安得舟航若平履。
天开地辟几何年,禹迹芒芒大疆理。
毋将本干贰强弱,所务有无通远迩。
日高楗闸放三版,津人绝器舟衔尾。
河渠使者水衡丞,走马西来呼起起。
团团如月不曾亏,家人亲置枕中时。
朝朝将正头上帻,时时携镊鬓边丝。
古文宛转何人造,失来始觉今难讨。
街头不直半缗钱,古铜终较今铜好。
向人不敢再三寻,客里空疑同舍心。
万里相随一朝别,夜夜还瞻天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