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桃竹画眉图》
《桃竹画眉图》全文
元 / 黄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说尽春愁貌不成,翠深红远若为情。

江南有客头空白,肠断东风百啭声。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通过“桃竹画眉图”这一主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句“说尽春愁貌不成”,以“春愁”开篇,点明了情感的核心——对春天的愁绪。这里的“春愁”不仅仅是季节性的哀愁,更蕴含着深层次的人生感慨和情感纠葛。诗人试图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愁绪,但最终发现难以言表,情绪复杂到无法形诸于外貌,暗示了情感的深邃与难以捉摸。

次句“翠深红远若为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翠绿与红色是春天常见的色彩,象征生机与热情。然而,在诗人的眼中,这些美好的色彩却难以承载他内心的情感。这里的“若为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难以言喻和复杂性。

后两句“江南有客头空白,肠断东风百啭声”,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借“江南有客”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因思念或离别而头发斑白的孤独旅人。这个形象不仅代表了诗人自身的情感状态,也象征了普遍的人类情感体验——面对离别与思念时的痛苦与无助。同时,“肠断东风百啭声”则以自然界的风声比喻内心的悲痛,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强烈与持久。这里的“百啭声”不仅指声音的多样与复杂,也暗含了情感的反复与难以平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诗人面对春愁、离别与思念时的复杂情感。它不仅仅是一幅“桃竹画眉图”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对生命、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黄溍

黄溍
朝代:元   字:晋卿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生辰: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猜你喜欢

汪圣权自开寿域作小亭其前植桂环之谒予作扁有诗云不分桂籍一毫月枉踏槐花十八秋其志亦可悲也已为题曰桂穴而系之诗·其二

白头不了秋风债,桂穴锄云种一枝。

与世今迷日五色,莫教地下有人知。

(0)

为黄仲宣赋山中四章章四句

山中之朝,有溪可瓢。饮我之水,亦逍以遥。

山中之暮,岂不风雨。心与一灯,耿耿千古。

山中之人,耘夫耕民。鲭厥五侯,其如子真。

于疏于蹻,朋来其学。彼恶知兹,山中之乐。

(0)

韩蕲王湖上骑驴图为王孙叶叶赋

取日虞渊战临平,鼓起金山麾伏兵。

既不画此背嵬军阵形,国容貂蝉佩葱珩,军容金甲马朱缨。

又不画此生面真仪刑,昔王不肯专枢庭。

清凉居士以自名,散遣万骑还屯营。

独控长耳游林坰,林间坐石樵叟争。

不无醉尉呵夜行,孰识朱门抗旄旌。

王孙妙年万事轻,欲蹈箕颍遗浮荣。

龚侯淡墨胜丹青,作此灞桥风雪征。

龙变不测人中英,谛观岂是寒书生。

丈夫出处吾能评,不可长剑即短檠。

得时用世身名亨,否哉履道幽人贞。

叶叶用意何峥嵘,大司马侃孙渊明。

(0)

送鲍子寿宝庆教授

吾闻陈后山,两为彭城教。

先生新安人,历岁董卿□。

□□晚颍州,日与坡老乐。

君今实似之,往食邵阳稍。

□□□□□,□□□□□。

吾闻徐孝节,教授家山阳。

其名闻于朝,其行高□□。

□□大书之,特褒宣德郎。

君今讵止此,即日鹓鹭行。

□□□□□,□□□□□。

戊午秋七月,予泛洞庭湖。

君山朝欲曙,武口日未□。

□□怒蛟龙,忠信堪支吾。

君胸有所挟,浮湘吊苍梧。

□□□□□,□□□□□。

长沙十二县,东西湘江夹。

君才岳麓高,君心洞庭□。

□□古邵州,青灯萃儒帢。

循循善诱人,不必剑□□。

君往隶邵学,近接濂翁州。

君居长徽学,晦翁之故丘。

颜曾思生鲁,孟子生于邹。

君其邹鲁人,天畀邹鲁游。

(0)

立秋病中再赋

乱蛬号蝉孰赏音,汝吟岂似我能吟。

风声雨气凉秋夜,世故时情病客心。

烂醉无求甘老死,菊花有约合山林。

一庵异日归何处,万叠寒云未觉深。

(0)

题立上舍草意

万派江河尽向东,秋风摇落又春风。

性灵根本元相似,躯壳胚胎偶不同。

蝼蚁阶前藏窟穴,蜘蛛檐外挂虚空。

家中子女兼鸡犬,尔我无非乐意中。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