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有五日不出户,阑风伏雨寒萧萧。
偶尔寻僧入三竺,多方索梅穷六桥。
黄精紫蕨亦自饱,瑶草璚花还见招。
旌旄满山江浪恶,腐儒解组为渔樵。
旬有五日不出户,阑风伏雨寒萧萧。
偶尔寻僧入三竺,多方索梅穷六桥。
黄精紫蕨亦自饱,瑶草璚花还见招。
旌旄满山江浪恶,腐儒解组为渔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善夫在明朝时期,独居家中十五日未出户,只与自然界的风雨为伴,感受着寒意与萧瑟。偶尔,他走出家门,探访僧侣于天竺寺,寻求心灵的慰藉;又四处寻找梅花,探寻六桥之景,享受自然之美。诗中提到的黄精和紫蕨,是他自给自足的食物来源,而瑶草和璚花则象征着高洁与美好。最后,诗人以“旌旄满山江浪恶,腐儒解组为渔樵”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慈乌昔哺雏,日夜望雏长。
安知风雨横,故巢堕草莽。
乌羽日摧颓,雏饥竟何往。
其一止海隅,雌飞鸣相向。
反哺若天性,迎乌致其养。
我衰发尽白,儿长忽先丧。
赠君慈乌篇,老泪滴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