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砧清切夜阑干,小阁临溪四面宽。
半下西风山翠冷,独看明月剑花寒。
澄波有梦流难去,磐石无心坐觉安。
欹枕乍眠眠又起,卷帘秋在五云端。
疏砧清切夜阑干,小阁临溪四面宽。
半下西风山翠冷,独看明月剑花寒。
澄波有梦流难去,磐石无心坐觉安。
欹枕乍眠眠又起,卷帘秋在五云端。
这首清代诗人周仪炜的《山溪夜坐(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秋夜画面。首句“疏砧清切夜阑干”,以稀疏的砧声穿透深夜的寂静,显得格外清晰,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小阁临溪四面宽",写出了诗人所处的小阁位于溪边,环境开阔,视野宽广。
接下来两句“半下西风山翠冷,独看明月剑花寒”,通过西风和山色的冷峻,以及独自一人凝视明亮月光下的剑花(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剑气或思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冷静。"澄波有梦流难去",流水寓意着诗人难以割舍的情感或理想,它们在澄澈的水中流淌,难以消逝。"磐石无心坐觉安",磐石象征坚定,诗人倚坐其上,心境仿佛与磐石一样稳固。
最后两句“欹枕乍眠眠又起,卷帘秋在五云端”,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即使短暂入睡,又被秋意唤醒。他拉开窗帘,发现秋色竟高高在上,仿佛触手可及,寓言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夜晚在山溪边的独坐冥想,既有孤寂之感,又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
冬来万木辞芳华,暗抚时序惊逝波。
有翁矫矫森乔柯,不与桃李争嫭姱。
乃今本色露些㱔,几楹书室架嵯峨。
适看虬影当窗纱,怒涛谡起青云霞。
岩枫坂榆禁不哗,或侧而立或坐跏。
竹林贤者一来过,比秦大夫犹为多。
我来徘徊抚且摩,汝诚逸民为我罗。
会心有在理则那,皎皎白驹诗人歌。
得禾周名书,获鼎汉纪年。
是寺称实胜,其事犹可传。
明兵十三万,水陆数道连。
志曾期破釜,言已侈投鞭。
弱妇实怀惧,壮士难夺坚。
文祖处以暇,旋命彭与韩。
坦然逸待劳,乃在松山间。
破竹迎刃解,谁能抗师颜。
诸路一时败,困兽遇秋畋。
从此威天下,燕京数往还。
创寺肇锡名,用以示弗谖。
我来步上方,晶阳空宇悬。
百年父老希,所闻乃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