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春惟仲月,吉日值丁辰。
礼乐遵先进,诗书淑兆民。
宫墙增慕永,俎豆荐馨新。
敢谓百王后,能传一脉真。
承筐将素币,献爵列儒臣。
试问得门者,谁为不愧人。
灵春惟仲月,吉日值丁辰。
礼乐遵先进,诗书淑兆民。
宫墙增慕永,俎豆荐馨新。
敢谓百王后,能传一脉真。
承筐将素币,献爵列儒臣。
试问得门者,谁为不愧人。
这首诗描绘了在仲春二月的丁辰吉日,举行祭祀孔子的仪式。诗人以“灵春”和“吉日”开篇,营造出庄重而祥和的氛围。接着,通过“礼乐”、“诗书”的运用,展现了对孔子思想的尊崇与传承,以及其对民众教化的深远影响。
“宫墙增慕永,俎豆荐馨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祭祀现场的庄严与香气四溢的场景,表达了对孔子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敢谓百王后,能传一脉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孔子思想超越百代,保持其真实性的高度评价。
“承筐将素币,献爵列儒臣”描述了祭祀时的礼仪,体现了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尊重。最后,“试问得门者,谁为不愧人”则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即在孔子的教诲下,谁能无愧于心,表达了对孔子智慧的敬仰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孔子的伟大贡献,也强调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迪作用。
朝阳滉漾水朦胧,晓烟横抹天微风。
三十六峰不著色,点缀淡墨排秋空。
小山连延大山倨,林深无人但云树。
平生爱山真成癖,我以意行本无住。
黄山之路何攲危,黄山之溪何涟漪。
登山度水亦劳止,正要行役发吾诗。
仙家与世不相远,径入桃源亦良便。
向来父老亦尝行,竹箨桃花大于扇。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阒。
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
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
对西风、恁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
应笑广寒宫殿窄。
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