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风光共水流,却怜画意报迎头。
塔湾春午先题坐,扬子明朝始渡舟。
且喜将临不多日,漫言小别数经秋。
草堂岂复吴淞在,作證惟应是野鸥。
过眼风光共水流,却怜画意报迎头。
塔湾春午先题坐,扬子明朝始渡舟。
且喜将临不多日,漫言小别数经秋。
草堂岂复吴淞在,作證惟应是野鸥。
此诗《题文徵明吴淞草堂图即用其韵》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对文徵明作品的欣赏与感慨。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艺术、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深刻理解。
首联“过眼风光共水流,却怜画意报迎头”,开篇即以“过眼风光”与“水流”起兴,引出对画中意境的赞美。这里的“怜”字,不仅表达了对画中景象的喜爱,更暗含了对画家用心之深的敬佩。接着“画意报迎头”一句,巧妙地将画面与观者的情感联系起来,仿佛画中的景致正向观者传达着某种信息,引人入胜。
颔联“塔湾春午先题坐,扬子明朝始渡舟”,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具体场景的描述,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春午”与“明早”分别代表了时间的不同阶段,而“先题坐”与“始渡舟”则暗示了人物活动的先后顺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颈联“且喜将临不多日,漫言小别数经秋”,转而抒发了对相聚与离别的感慨。诗人以“喜”字开头,表达了对即将重逢的期待,随后以“漫言”二字转折,道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这种情感的起伏,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尾联“草堂岂复吴淞在,作證惟应是野鸥”,以“草堂”与“野鸥”为载体,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自然界的向往。这里的“岂复”二字,既是对物是人非的感叹,也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而“作證”一词,则强调了自然界的见证作用,使得整首诗在感慨之余,又增添了几分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题文徵明吴淞草堂图即用其韵》不仅展现了弘历对文徵明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传达了对自然、时间和艺术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水中有片月,照耀婵娟姿。
庭前有孤柏,竦秀岁寒期。
坚然物莫迁,寂焉心为师。
声发响必荅,形存影即随。
雪花安结子,雪叶宁附枝。
兰死不改香,井寒岂生澌。
晨炉烟袅袅,病发霜丝丝。
丈室冰凛冽,一衲云离披。
顾此名利场,得不惭冠绥。
行殿秋未晚,水宫风初凉。
谁言此中夜,得接朝宗行。
灵鼍振鼕鼕,神龙耀煌煌。
红楼压波起,翠幄连云张。
玉箫冷吟秋,瑶瑟清含商。
贤臻江湖叟,贵列川渎王。
谅予衰俗人,无能振颓纲。
分辞皆乱世,乐寐蛟螭乡。
栖迟幽岛间,几见波成桑。
尔来尽流俗,难与倾壶觞。
今日登华筵,稍觉神扬扬。
方欢沧浪侣,遽恐白日光。
海人瑞锦前,岂敢言文章。
聊歌灵境会,此会诚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