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属时霖滞,今逢腊雪多。
南猜飘桂渚,北讶雨交河。
尽灭平芜色,弥重古木柯。
空中离白气,岛外下沧波。
隐者迷樵道,朝人冷玉珂。
夕繁仍昼密,漏间复钟和。
想积高嵩顶,新秋皎月过。
昔属时霖滞,今逢腊雪多。
南猜飘桂渚,北讶雨交河。
尽灭平芜色,弥重古木柯。
空中离白气,岛外下沧波。
隐者迷樵道,朝人冷玉珂。
夕繁仍昼密,漏间复钟和。
想积高嵩顶,新秋皎月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积雪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昔属时霖滞,今逢腊雪多。"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现在与过去相较,降雪更加频繁和丰厚,这里的“霖”指的是连绵不断的雨水,而“腊雪”则是冬季的积雪。
"南猜飘桂渚,北讶雨交河。" 这两句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其中“南猜”可能指的是南方某地,“飘桂渚”表明桂花随风飘香,但这里的“桂”也可能是别的植物;而“北讶雨交河”则形象地描述了北方地区连绵不断的大雪,仿佛与天边相接。
"尽灭平芜色,弥重古木柯。" 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积雪的厚重和覆盖范围,“尽灭平芜色”意味着所有的野草都被雪覆盖,失去了原有的颜色;而“弥重古木柯”则形容老树上的雪越来越多,沉甸甸的。
"空中离白气,岛外下沧波。"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冬日景象,其中“空中离白气”可能指的是远处飘渺的云雾;而“岛外下沧波”则是对水面上冰雪融化时产生声音的生动描述。
"隐者迷樵道,朝人冷玉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疏离感受,“隐者”指的是隐居的人士,而“迷樵道”则暗示他们在林间小道上漫步,享受宁静;而“朝人冷玉珂”则是对早晨行走于冰雪中的普通人的描写,他们的脚步在清晨的玉石般坚硬的地面上的回声。
"夕繁仍昼密,漏间复钟和。"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活节奏的感受,“夕繁”可能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忙碌或景色;“仍昼密”则是说白天的时间也同样紧张而不松懈;而“漏间复钟和”则是在提醒人们注意时间的流逝,古代计时器上的滴答声与钟声交织。
"想积高嵩顶,新秋皎月过。"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想积”可能是想要攀登或达到;“高嵩顶”则形容山峰之高峻;而“新秋皎月过”则是在描绘一个清新的秋日,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内心世界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