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乘尊,如浮云,发乎可断身可文。
弟有雍,孙有札,百代清风见家法。
牲牢腯,黍稷香,帛烟袅,箫吹扬。
使君祭扫庙门掩,阴风飒飒灵旗飐。
万乘尊,如浮云,发乎可断身可文。
弟有雍,孙有札,百代清风见家法。
牲牢腯,黍稷香,帛烟袅,箫吹扬。
使君祭扫庙门掩,阴风飒飒灵旗飐。
这首诗描绘了对泰伯祠的祭祀场景,充满了庄重与肃穆的氛围。开篇以“万乘尊,如浮云”起笔,将泰伯的地位比作飘渺的云彩,既显其崇高,又暗示其超凡脱俗。接着,“发乎可断身可文”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泰伯精神的敬仰和赞美。
“弟有雍,孙有札,百代清风见家法”,通过描述后人对泰伯家法的遵循与传承,展现了泰伯家族的美德与影响力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牲牢的丰盛、黍稷的香气、帛烟的袅袅以及箫声的悠扬,共同构成了祭祀时的庄严景象,渲染出一种神圣而静谧的气氛。
最后,“使君祭扫庙门掩,阴风飒飒灵旗飐”两句,描绘了官员在祭扫后庙门紧闭的场景,以及随风飘动的灵旗,进一步强化了仪式的庄重感和神秘色彩。整首诗通过对泰伯祠祭祀活动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与礼仪的重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