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安梵惠藏殿》
《四安梵惠藏殿》全文
宋 / 施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劫火不能焚,空中转法轮。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0)
注释
劫火:指佛教中的灾难或劫难之火,象征世间苦难。
空中:指天空中。
法轮:佛教术语,象征佛法的传播和教化。
风霜:自然界的风雨和严寒。
鸱殿:古代宫殿的一种,以鸱鸟为装饰。
金碧:形容色彩鲜艳,金黄色和碧绿色。
贝函:贝壳装盛的物品,可能指佛经或宝物。
尘:灰尘,这里指被岁月覆盖。
成数:佛教中指事物的预定命运。
人言:人们的言论。
坏身:损害身体,这里指对人的影响。
无问者:没有询问的人。
遗迹:遗留下来的古迹或遗址。
陈:陈旧,废弃。
翻译
劫火无法焚烧它,空中转动佛法之轮。
历经风雨侵蚀,古老的鸱殿依然存在,金色与碧绿的装饰布满尘埃。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人们的言论无法损害自身。
令人惋惜的是,无人询问,昔日遗迹已成陈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施枢的作品,名为《四安梵惠藏殿》。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佛教寺庙及其法轮转动,以及对信仰永恒和物质世界变化的思考。

"劫火不能焚,空中转法轮" 表示即使是大火也无法焚毁,而在虚空之中,法轮依旧旋转,不受世间火灾的影响。这里的“劫火”指的是毁灭世界的大火,“法轮”则象征佛教的真理和力量。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描述了一处古老的寺庙,其中有被风霜侵蚀的殿宇,以及用金碧石制成的佛像及其它物品已经积满了灰尘。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材料(金碧与贝壳)和它们所处的状态(积满灰尘),诗人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这两句提出了一个哲理,即万物都有其固有的命运,而人们对于肉体的保护和维持则是一直存在的追求。这里“物本由成数”意味着自然界的事物都遵循着它们各自的法则,“人言不坏身”则强调了人类对于自身保存的渴望。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知道珍惜、保护历史遗迹的人的怜悯之情,并感叹这些遗迹最终也只能沦为尘埃。这里“却怜”表达的是一种同情,“无问者”指不懂得珍视的人,“遗迹竟成陈”则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的哀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寺的景象和物质世界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信仰和人类渴望永恒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施枢
朝代:宋

施枢,约宋理宗端平中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后在世)字知言,号芸隐,丹从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嘉熙时,(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尝为浙东转运使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枢著有芸隐倦游迁及芸隐横舟稿各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次韵赵帅蜡梅

窗底闲寻断续香,贴金谁此憩风裳。

汉姬懒赴昭阳燕,宫额涂成却覆觞。

(0)

次韵杨宰汲泉浸栀子花

山行不识小人羹,但有清寒饷瓦罂。

想见雪肤陪独夜,世间无比长官清。

(0)

次程平叔韵二首·其二

诗情对景可胜长,酒与鹅儿斗嫩黄。

忠贯主人真好事,肯来訾省沈东阳。

(0)

次王巡检韵三首·其二

平生嘿识玩诗昌,对客挥毫底未忘。

祇恐韩陵读碑客,诮君草草诮吾狂。

(0)

十绝句寄赵帅·其一

柳堤阴里放船开,识面人家首屡回。

莫讶春阳浮大宅,新陪诗伯唱酬来。

(0)

郭圣与黄希声问候

山有灵芽可点金,名医未遇若为寻。

药房掩昼情多感,竹榻逢秋老不禁。

座上遍将唐帖揭,架中闲取晋诗吟。

病怀得此相料理,更接兰交问讯音。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