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男儿死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天下痛之。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男儿死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天下痛之。
此联出自清代赵启霖所撰《挽南昌知县江召棠联》,通过“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两组对比强烈的典故,表达了对江召棠先生高尚人格与不幸命运的深切感慨。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原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荆轲刺秦王的评价,意指一个人的生死价值,可以如同泰山般崇高,也可以如同鸿毛般微不足道。这里用来赞誉江召棠先生,强调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远超常人,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凡的贡献。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人在强权面前的无力与被动。此处则表达了对江召棠先生在权力与命运面前的无奈与痛苦,以及人们对他的同情与哀悼。
整联通过对比手法,既赞美了江召棠先生的伟大与牺牲精神,又深刻揭示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悲惨命运,展现了作者对其深沉的敬仰与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