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
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
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
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
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开篇“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淡泊生活方式的羡慕与喜爱,愿意隐藏自己的踪迹,选择山洞作为栖息之地。
接着“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则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人们常说隐居是逃避现实的不幸选择,但诗人却认为这是自主的生活方式,因此决定进入这片光明的庵宇。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意味着自然界的情感与世俗不同,不可轻易改变,而在隐秘之处还未曾经历过世间纷扰。
最后,“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则是诗人对于见到终南山景色的喜悦,以及对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感到震撼。这里“岧峣”形容山势雄伟,“凌太虚”则表达了山脉超越了常人的想象力和认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自我肯定。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