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从教三径入渔樵。
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
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从教三径入渔樵。
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新篁依约佩初摇”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这里的“新篁”,指的是竹子间的空隙,而“依约佩初摇”则形象地描绘出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这已经给读者带来了耳边轻柔的自然旋律。
接下来的“老石润山腰”一句,通过对古老岩石与山体之间关系的刻画,强调了时间的痕迹和自然界的古朴感。这里的“润”,既可以解作石头长年受水浸润,也可以理解为石头给山体带来了一种柔和的映衬。
诗中“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这两句,则引出了一个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这个“逸人”并没有沉迷于饮酒之乐,而是在山溪间享受着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这里传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至于“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则表明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与纯净。这里的“砺齿”,喻指坚定的意志和决断,而“虚心肯受春招”则是说诗人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自然界春天的召唤。
接下来,“从教三径入渔樵”一句,通过对山中小道(三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而“对此觉尘消”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情感,表明在自然面前,世俗的烦恼与欲望都烟消云散。
最后,“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一句,通过描写枝头上稀疏的叶子和它们作为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次强调了诗人的隐逸生活。而“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则是对比鲜明的意象,既突出了梅花与芭蕉各自的韵味,也映射出诗人超脱世俗、不随波逐流的个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细节和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隐逸者在山林间与自然对话的情景,以及通过这种生活方式实现心灵净化的过程。
周御穷辙迹,夏载历山川。
蓄轸岂明懋,善游皆圣仙。
帝晖膺顺动,清跸巡广廛。
楼观眺丰颖,金驾映松山。
飞奔互流缀,缇彀代回环。
神行埒浮景,争光溢中天。
开冬眷徂物,残悴盈化先。
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攒素既森蔼,积翠亦葱芊。
息飨报嘉岁,通急戒无年。
温渥浃舆隶,和惠属后筵。
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
疲弱谢陵遽,取累非纆牵。
昔我不造,备尝颠沛。后土倾基,皇天陨盖。
少怀蒙昧,长无耿介。遗训莫闻,出入靡赖。
如彼泉流,不绝若带。终怀永思,感昔康泰。
我舅敷命,于彼徐方。载咏陟岵,言念渭阳。
乃溯洪流,泛身馀艎。宵寝晨逝,曷路之长。
亦既至止,愿言以写。爰有石侯,作镇东夏。
宽以抚戎,从容柔雅。兽啸幽岩,翔风扇起。
逸响既振,众听倾耳。恂恂善诱,大揖群士。
宗道投意,结心万里。我固其终,人结其始。
宗道伊何,英朗特俊。如彼凌高,日以增峻。
隰朋有慕,颜生希舜。游志域外,涤除鄙吝。
仰止晨风,豫登数仞。我闻有言,居安思危。
位极则迁,势至必移。上德无欲,遗道不为。
妙识先觉,通梦皇羲。窃睹党奥,钦蹈明规。
《答石崇诗》【魏晋·棘腆】昔我不造,备尝颠沛。后土倾基,皇天陨盖。少怀蒙昧,长无耿介。遗训莫闻,出入靡赖。如彼泉流,不绝若带。终怀永思,感昔康泰。我舅敷命,于彼徐方。载咏陟岵,言念渭阳。乃溯洪流,泛身馀艎。宵寝晨逝,曷路之长。亦既至止,愿言以写。爰有石侯,作镇东夏。宽以抚戎,从容柔雅。兽啸幽岩,翔风扇起。逸响既振,众听倾耳。恂恂善诱,大揖群士。宗道投意,结心万里。我固其终,人结其始。宗道伊何,英朗特俊。如彼凌高,日以增峻。隰朋有慕,颜生希舜。游志域外,涤除鄙吝。仰止晨风,豫登数仞。我闻有言,居安思危。位极则迁,势至必移。上德无欲,遗道不为。妙识先觉,通梦皇羲。窃睹党奥,钦蹈明规。
https://shici.929r.com/shici/XRGBn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