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文馆,袖然观国光。
泗滨何限磬,岱麓易求梁。
剑气频冲斗,锥锋定出囊。
于余惭拙匠,操尺预量长。
秋日同文馆,袖然观国光。
泗滨何限磬,岱麓易求梁。
剑气频冲斗,锥锋定出囊。
于余惭拙匠,操尺预量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耿南仲的作品,标题为《和邓慎思诗呈同院诸公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秋日同文馆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袖然观国光"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在学术氛围中静观国家大势的意境,"袖"字暗含了学者的谦逊与内敛。
接下来的两句"泗滨何限磬,岱麓易求梁",运用泗水和泰山的典故,寓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磬"象征着学问之音,"梁"则比喻栋梁之材,暗示人才辈出。
"剑气频冲斗,锥锋定出囊"进一步深化主题,以剑气和锥锋比喻才智之光,犹如宝剑出鞘,锐利无比,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同僚们的赞美和期待。
最后两句"于余惭拙匠,操尺预量长",诗人自谦为拙匠,表示自己在才华面前感到自愧不如,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愿意以谦虚的态度学习,预估他人的成就,体现了良好的学人风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寓言深刻,既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环境的赞赏,也流露出对个人修为的反思和对他人的敬佩之情。
东望祥光紫气新,翩翩云外降飙轮。
何缘蓬岛来仙客,共道园林有主人。
戛玉敲金相竞爽,笔精墨妙总通神。
前生星使呼还酬,愿洗凡心认旧身。
南飞乌鹊月明中,叹息高枝尚朔风。
执手匆匆同逆旅,论心咄咄但书空。
暮年有地堪投老,久客无文可送穷。
明发襄阳重回首,怜君隐处近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