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吕城》
《吕城》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炎灰不复然,三国犹鼎峙。

孙郎启雄图,控地数千里。

丹阳号名镇,伯业肇于此。

吕侯膺重寄,才略真国士。

筑城漕渠壖,百雉一时起。

区区卫生聚,金汤谩曾拟。

曾未百馀年,寂寞见遗址。

春风草色青,夜雨苔痕紫。

在德不在险,斯言岂虚耳。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吕城》,是明代诗人陈琏所作。诗中描绘了吕城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色,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首句“炎灰不复然,三国犹鼎峙”,以三国时期的烽火连天为背景,暗示吕城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如今战火已熄,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已成为历史。接着,“孙郎启雄图,控地数千里”赞扬了孙权的雄才大略,他控制的土地辽阔,展现了吕城昔日的辉煌。

“丹阳号名镇,伯业肇于此”提到丹阳作为名镇的起源,强调了吕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吕侯膺重寄,才略真国士”赞美吕城的守护者,他们的才能与谋略堪比国家栋梁之才。

“筑城漕渠壖,百雉一时起”描述了吕城的建设,城墙与水道的构建,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区区卫生聚,金汤谩曾拟”则表达了对吕城防御工事的赞叹,即使在古代,吕城也如同坚固的金汤,保护着城内百姓的安全。

然而,“曾未百馀年,寂寞见遗址”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吕城的辉煌逐渐消逝,只剩下荒废的遗址。“春风草色青,夜雨苔痕紫”描绘了吕城遗址在春风吹拂下,草色青翠,夜晚细雨中,苔藓显现出紫色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氛围。

最后,“在德不在险,斯言岂虚耳”总结了诗的主题,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赖于险要的地势。这句话不仅是对吕城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后世的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发展与安全时,不应忽视道德与人文精神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吕城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对道德与智慧的颂扬,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三颜特进延之

阊阖启黄图,涧瀍环赤县。

乐游古佳丽,曲水今闻见。

蜚云辟紫宫,象极崇丹殿。

既以导清和,亦云避霜霰。

倾聆悦浏泠,纵瞬赏蔚茜。

尧樽周三巡,舜乐叶九变。

惟应方镐饮,宁复数汾宴。

冠剑侍岳牧,圭璧集侯甸。

咸睹凤凰仪,屡奏卿云见。

扈陪引席珍,升降联蝉弁。

微臣凋朽质,猥蒙回顾眄。

云何答高厚,遂自忘疏贱。

饱德铭肺肝,献藻非琼瑱。

愿言歌九如,衷忱庶因荐。

(0)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班婕妤

持彼并剪刀,裁此齐纨素。

规以圆如月,障之隔似雾。

即看秋欲新,宁辞夏为故。

箧衍非弃捐,凉蟾在高树。

君王玉辇过,曾是辞陪路。

(0)

夜雨

温室清梦回,宫漏夜未央。

淅沥闻枕上,衾帱觉微凉。

昨夕净纤云,我无其雨望。

问之果称雨,疏密作势长。

前日风吹云,冀泽方徬徨。

春郊纵润溽,先忧繄我常。

沾洒非所期,庆慰遑敢康。

(0)

雏凤行

丹穴之山百尺梧,仁禽双双相提扶。

喣妪顾复育其雏,凰抱雏去凤或孤。

天枢协祥重和鸣,九苞嶷嶷符德生。

阿阁灌树云成卿,一悲一喜难为情。

(0)

题杨补之梅花三叠图即用其韵·其二

二叠忆我平山堂,淮人解事虞开早。

邓尉春暖愁已零,种树供赏清而巧。

岂知青帝有权衡,江北江南不遗照。

春寒才放数枝花,花稀即有稀中好。

是时蜀冈微雪霁,嫩日轻风山路晓。

疏疏点点时或逢,如在商颜寻四老。

颇多惜未盛开人,但取繁华堪笑倒。

(0)

社斋院署次前韵答方石

瀛海分明不受船,三山漫与十洲连。

鸾飞鹤散惊千里,月迥星疏共一天。

迹似杜陵休比浪,诗成曼硕自须怜。

玉堂槐影依稀在,独坐吟灯思惘然。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