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穴之山百尺梧,仁禽双双相提扶。
喣妪顾复育其雏,凰抱雏去凤或孤。
天枢协祥重和鸣,九苞嶷嶷符德生。
阿阁灌树云成卿,一悲一喜难为情。
丹穴之山百尺梧,仁禽双双相提扶。
喣妪顾复育其雏,凰抱雏去凤或孤。
天枢协祥重和鸣,九苞嶷嶷符德生。
阿阁灌树云成卿,一悲一喜难为情。
这首《雏凤行》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描绘梧桐树上一对仁爱的凤凰养育雏鸟的情景,展现了和谐与祥瑞的主题。
首先,“丹穴之山百尺梧”,开篇以“丹穴”点明凤凰栖息之地,象征着吉祥与神圣;“百尺梧”则描绘出梧桐树的高大与茂盛,为凤凰的居住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接着,“仁禽双双相提扶”,形象地描绘了凤凰作为仁慈的鸟类,相互扶持,共同照顾幼鸟的温馨画面。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凤凰以人类的情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感人。
“喣妪顾复育其雏”,进一步描述了凤凰对雏鸟的悉心照料,从“喣”(喂食)到“妪”(老母)的关怀,再到“顾复”(照顾、反复照看),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护。
“凰抱雏去凤或孤”,在描述了凤凰共同养育雏鸟的场景后,又巧妙地引入了一种动态的变化,即当凤凰带着雏鸟离开时,另一方可能会暂时感到孤独,这种情感上的波动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天枢协祥重和鸣”,将凤凰的叫声比作“天枢”(北斗星之一,象征着引导和秩序),强调了它们的叫声不仅悦耳动听,更蕴含着祥瑞的意义,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与平衡。
“九苞嶷嶷符德生”,“九苞”指的是凤凰的羽毛,此处用以形容凤凰的美丽与尊贵,同时“嶷嶷”(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与“符德生”(符合道德生长)相结合,表达了凤凰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更是道德与美德的化身。
最后,“阿阁灌树云成卿,一悲一喜难为情”,“阿阁”(宫殿的别称)与“灌树”(种植树木)的结合,暗示了凤凰所处环境的美好与和谐,而“云成卿”(云化为卿士,比喻凤凰的崇高地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同时,通过“一悲一喜”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凤凰作为自然界中高贵与祥瑞的象征,同时也蕴含了对亲情、和谐与美德的颂扬,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一月得笑才四五,十事败意常八九。
国中谩说无双士,天下元无第一手。
平生爱酒恨小户,半世为文真弊帚。
劫灰处处吊兴亡,宿草年年哭交友。
君看丈夫得意时,大冠如箕印如斗。
一朝弃去岂复论,衣破何妨露双肘。
有时采药二室间,亦或钓鱼五湖口。
死来万古一熟眠,安用虚名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