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分明不受船,三山漫与十洲连。
鸾飞鹤散惊千里,月迥星疏共一天。
迹似杜陵休比浪,诗成曼硕自须怜。
玉堂槐影依稀在,独坐吟灯思惘然。
瀛海分明不受船,三山漫与十洲连。
鸾飞鹤散惊千里,月迥星疏共一天。
迹似杜陵休比浪,诗成曼硕自须怜。
玉堂槐影依稀在,独坐吟灯思惘然。
这首诗以“瀛海”开篇,描绘出一片浩渺无垠的景象,仿佛是天地间最广阔的边界,却又不被船只所触及,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现实的意境。接着,“三山”与“十洲”的连接,既是对神话传说的引用,也寓意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鸾飞鹤散惊千里”,通过鸾鸟与仙鹤的飞翔与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千里之遥的距离,更增添了这份感慨的深远。而“月迥星疏共一天”,则是对夜空美景的细腻描绘,月亮与星星虽各在其位,却共同构成了同一片天空,寓意着宇宙间的和谐与统一。
“迹似杜陵休比浪”,将自身经历与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的漂泊生涯相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轨迹的反思与认同。而“诗成曼硕自须怜”,则是在自我审视中流露出的谦逊与自怜,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孤独与自我慰藉。
最后,“玉堂槐影依稀在,独坐吟灯思惘然”,以“玉堂”象征高雅的文学殿堂,槐影则为宁静的氛围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独自一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吟诗,思绪万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以及自我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