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柏森森武穆祠,游人感慨读遗碑。
却怜太乙还车泪,不见朱仙痛哭时。
林壑秋风嘶石马,河山阴雨见旌旗。
北枝万树应回首,南望冬青更可悲。
桧柏森森武穆祠,游人感慨读遗碑。
却怜太乙还车泪,不见朱仙痛哭时。
林壑秋风嘶石马,河山阴雨见旌旗。
北枝万树应回首,南望冬青更可悲。
这首诗《岳鄂王墓》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岳飞墓地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桧柏森森武穆祠,游人感慨读遗碑。”以“桧柏森森”描绘出岳飞墓地的庄严与肃穆,桧柏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武穆祠则是纪念岳飞的地方。游人的“感慨”则直接表达了对岳飞事迹的敬仰与哀思。
颔联“却怜太乙还车泪,不见朱仙痛哭时。”通过“太乙还车”和“朱仙痛哭”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岳飞忠诚与英勇的赞美。太乙还车是岳飞在战败后被召回的故事,朱仙痛哭则是岳飞在朱仙镇大败金军后,因朝廷不信任而被迫退兵的场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岳飞忠诚与悲剧性的命运。
颈联“林壑秋风嘶石马,河山阴雨见旌旗。”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相结合,通过“秋风嘶石马”和“阴雨见旌旗”,既描绘了岳飞墓地周围的环境,也暗喻了历史的沧桑与岳飞精神的永恒。石马的嘶鸣仿佛是岳飞的呼唤,而阴雨中的旌旗则象征着历史的风雨飘摇。
尾联“北枝万树应回首,南望冬青更可悲。”以“北枝万树”和“南望冬青”为意象,表达了对岳飞功业的追忆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北枝代表北方,暗示国家的北方边疆;冬青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此处可能寓指岳飞的忠诚与不屈。回首与南望的动作,既是对岳飞功绩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赞颂了岳飞的英勇与忠诚,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忆立时初出绣纬中,偏爱画栏东。
正伤春人独,落花微雨,归燕帘拢。
添个小鬟扶着,香下四眉峰。
遮却湘裙半,一树嫣红。
曾似羽林夜约,累卿卿待久,酸透双弓。
斗腰支谁俊,私语更喁喁。
愿天怜比肩人瘦,把双魂吹化海棠风。
还记否柳绵撩乱,蓦地相逢?
林秃山髡,扫木叶一空,似头新沐。
蛎墙薜荔,凌乱诗人吟屋。
未岁寒、松柏先凋,岂梅花五月,笛声飞玉。
横汾帆乱,又唱大风一曲。
更伤拣枝旅雁,当月昏水阔,冷餐寒宿。
许教垒完檐幕,焰支窗烛。问尘襟、涤除几斛。
身世泪、真盈一掬。梁月照色,荒三径、多少余绿。
照水明霞,薰染暮山初透。杜鹃啼血流丹咮。
谁栽南国调鹦豆。误认红桑,浅到沧瀛后。
向郊原讨春,春醲如酒。泪盈盈、紫殷离袖。
正路歧、踯躅斜阳候。甘泉火通,见说蕃胡狩。
江绡湘缬,有佳人障袖,初试新寒。
醉倚霜篱,粉渍误认霞丹。
莫是天台话别,腮泪洗、冷雨潸潸。
仙源避世,怎贺秦正,犹拜风鬟。
问陶潜、去后林园,菊径寻芳,几许阑珊。
路入元都,春风人面依然。
谁教媵梅根叶,江渡早、潮湿衣斑。
天鸡一唱,梦醒刘郎,暖酒炉残。
黯山居,偏寻到,赖有好春知我。
日历久删除,余寒凝、檐鹊何事尚庭贺。桃符椒颗。
权换却、炉香经课。楼外怕见沧波恶。
屏开又倩云锁。奈风雨、阴霾天为堕。
撩梦乱、山人稳卧。绕篱花幡力薄。
付回潮、卷地红涴。重关未算计左。
聊料理、齑盘蔬锉。祗辛苦、几个渔樵辈,苍茫点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