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已上堤边柳,雪意还依旧。画罗彩胜学裁新。
不道闲愁又送、许多春。年年只是侵蓬鬓。
花信何须问。待看双燕几时来。
犹忆杏花长对、月徘徊。
东风已上堤边柳,雪意还依旧。画罗彩胜学裁新。
不道闲愁又送、许多春。年年只是侵蓬鬓。
花信何须问。待看双燕几时来。
犹忆杏花长对、月徘徊。
这首明代沈宜修的《虞美人·立春》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首句“东风已上堤边柳”生动地展现了春风拂过柳树的情景,暗示着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接下来的“雪意还依旧”则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冬天残留痕迹的怀念,以及对春雪交融的微妙情感。
“画罗彩胜学裁新”写词人模仿制作新年装饰,试图以新的活动驱散内心的闲愁,然而“不道闲愁又送、许多春”揭示出尽管努力寻找欢乐,但春天的到来反而加重了词人的愁绪。词人感叹时光流逝,春光年复一年地侵蚀着自己的容颜,“年年只是侵蓬鬓”。
下片转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花信何须问”流露出词人对花开的期待,而“待看双燕几时来”则借双燕归来象征春天的深入。最后两句“犹忆杏花长对、月徘徊”,通过回忆与杏花相伴、月下独酌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词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词人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情感。
今年结巢不近地,门户人言解知岁。
了知积累功力劳,投伴鸤鸠无此智。
闾里争如恶少年,不持弹射操空拳。
探巢取子尽居室,旁观禁止无由缘。
父翔母噪力不加,小雏在手鸣楂楂。
群儿不逞至若此,增巢不得安生涯。
汉家春夏禁采捕,诏书非止行三辅。
可怜科罪挂墙壁,国家禁绝非不预。
鹑居熙熙太古民,就令窥巢不用嗔。
同游饮啄不相害,海上鸥飞不避人。
名利世所重,燋烂以为期。
出处不自由,语默多因时。
陈侯有馀佞,又以传其儿。
苏秦掉颊舌,代厉俱诡随。
此风几百年,尚作柔佞姿。
武子衒富豪,击碎珊瑚枝。
褒姒出巧谮,归放加伯奇。
茫茫天宇间,穷达不可推。
不须谋快乐,亦勿生愁悲。
但看忧乐人,往往心神衰。
长年饱吃饭,此事前贤诗。
金丸不逐肉,聚族居士园。
此园岂不佳,百卉念已繁。
主人特爱重,列围限儿孙。
岁晚甘液成,馈荐笾豆存。
楚楚小䍦栏,弥戴覆护恩。
向来丛棘中,岂不茂本根。
零落草木傍,未得依兰荪。
一朝被华藻,如奉贡篚尊。
辉辉黄金实,采摘勤加餐。
乃知物贵贱,得失同一原。
收用贵瑚琏,弃置轻邱樊。
临风一感叹,相向无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