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上朝台望,应怜去雁迟。
三年今不见,千里每相思。
客枕新愁重,佣书旧业卑。
梁鸿仍海曲,与尔负明时。
傥上朝台望,应怜去雁迟。
三年今不见,千里每相思。
客枕新愁重,佣书旧业卑。
梁鸿仍海曲,与尔负明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潮州东门城栖寄怀梁仲遂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朝台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梁仲遂的深深思念之情。"傥上朝台望"描绘了想象中自己站在高处遥望的情景,寄托着对友人的牵挂;"应怜去雁迟"则借离群的大雁暗示友人旅途的艰辛和自己的思念之切。接下来的"三年今不见,千里每相思"直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三年,即使相隔千里,思念之情也未曾减少。
"客枕新愁重"写出了诗人在异乡客居,夜晚辗转反侧,新添的忧愁更显沉重;"佣书旧业卑"则反映了诗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从事低微工作的现状,流露出生活的艰辛和志向未展的无奈。最后两句"梁鸿仍海曲,与尔负明时"借用梁鸿的典故,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希望能像梁鸿那样坚守节操,在困厄中等待时机,与友人共度明时,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坚定的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我境遇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更寸心存。
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
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
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
无聊敧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
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
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
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
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
讲学亦贵博,不废纸上陈。
王充与李邕,世岂无若人。
中秘未许见,市肆何所闻。
童君家多书,乃为我辈虑。
安用蓬莱山,万卷皆聚此。
又复附益之,秦碑及周鼓。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持此分雅俗,清渭映浊泾。
不贿屋自润,无爵身亦荣。
好事时相过,不惮倒屣迎。
挥麈言有味,寂如无市声。
孰如汉中郎,孰似楚左史。
孰能诵亡书,孰解作奇字。
是中犹渊海,随取即随有。
或问贾几何,还可商度否。
掀髯笑谢客,吾非鬻书叟。
天上一灯满,引起万灯明。
不知今夕何夕,平地有蓬瀛。
西母瑶池称寿,南守锋车催觐,二美一时并。
一点魁星现,长侍老人星。心事好,天与寿,鬓长青。
不将钟鼎为乐,念念在朝廷。
此母宜生此子,须有医时良策,寿国福苍生。
子自坐黄阁,母自课黄庭。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