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鹿嗟暴秦,争逐惟汉楚。
汉兴楚沦亡,要论无烦语。
知人不知人,刘项成败举。
入关先得民,三杰寄心膂。
大度纳善言,劳心历险阻。
项籍匹夫雄,搏战力能御,骄慢轻哲贤,一增时龃龉。
信谓妇人仁,了然若观炬。
失鹿嗟暴秦,争逐惟汉楚。
汉兴楚沦亡,要论无烦语。
知人不知人,刘项成败举。
入关先得民,三杰寄心膂。
大度纳善言,劳心历险阻。
项籍匹夫雄,搏战力能御,骄慢轻哲贤,一增时龃龉。
信谓妇人仁,了然若观炬。
这首清代颙琰的《读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刘邦和项羽的行为,对两人的智勇与性格进行了评析。首句“失鹿嗟暴秦”暗指秦朝灭亡后的争夺,随后提到汉楚争霸,强调了刘邦最终胜利的原因。诗人认为,了解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刘邦知人善任,如韩信、萧何、张良等“三杰”成为其心腹股肱。
诗中指出刘邦重视民心,进入关中后注重收揽民众,这与项羽的骄横形成鲜明对比。项羽虽勇猛,但轻视智谋之士,导致内部矛盾不断,诗人以“骄慢轻哲贤”来形容他的性格缺陷。最后,诗人讽刺项羽妇人之仁,缺乏远见,比喻其决策如同明火可见,暗示其败因。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刘邦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寓含了对用人之道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