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兆判荆州彦,玉壶秋湛朱弦练。
出入经营凡几年,政成事治民称便。
一朝天子旌循良,恩被双亲已显扬。
龙函紫诏昭文彩,堂封宿草顿生光。
到头事业得如此,子职不亏臣职理。
天高地阔终无穷,日夜东流江汉水。
燕京兆判荆州彦,玉壶秋湛朱弦练。
出入经营凡几年,政成事治民称便。
一朝天子旌循良,恩被双亲已显扬。
龙函紫诏昭文彩,堂封宿草顿生光。
到头事业得如此,子职不亏臣职理。
天高地阔终无穷,日夜东流江汉水。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缜所作,名为《题李本修荣赠卷》。诗中描绘了对李本修仕途成就与家庭孝道的赞美。开篇“燕京兆判荆州彦”,以“燕京”和“荆州”点出人物活动的地域范围,同时“彦”字暗示其才智出众。“玉壶秋湛朱弦练”一句,以“玉壶”喻高洁之志,“朱弦练”象征其政绩如琴弦般清晰、纯净,形象地表达了李本修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形象。
“出入经营凡几年,政成事治民称便。”描述了李本修在官场上的辛勤工作与治理成效,百姓对其政绩给予高度评价。接着“一朝天子旌循良,恩被双亲已显扬。”赞扬了皇帝对李本修的表彰,不仅彰显了他的个人荣誉,也体现了他对父母的孝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龙函紫诏昭文彩,堂封宿草顿生光。”进一步描绘了李本修受到朝廷嘉奖的情景,龙函紫诏象征着皇家的恩赐,而“堂封宿草顿生光”则形容其荣耀如同照亮了家族的未来,使家族声名大振。
最后,“到头事业得如此,子职不亏臣职理。”总结了李本修一生的成就,强调了他在作为儿子与臣子的角色上都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没有辜负家庭与国家的期望。“天高地阔终无穷,日夜东流江汉水。”以自然界的广阔与江水的永恒,象征李本修的功业与美德将流传千古,如同江水一般永不停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李本修的高尚品德、卓越才能以及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共愁明月照空杯,莫逐时人溺死灰。
百日酒随山客尽,一年春逐海棠回。
门无辙迹草自长,燕不世情贫肯来。
豆饭芋羹容易继,明朝花落不重开。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隐隐横翠红。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昔闻流水操,想见流水音。
况复山泉声,声自如鸣琴。
可笑山中人,强作碧沼深。
暗流不复鸣,遗声杳莫寻。
近闻石钟山,苏辨正古今。
郦元与李渤,地下当噤喑。
惜乎不闻此,使我徒登临。
道人笑谓余,胡不求琴心。
何劳弦上声,况此非徽金。
异时常独饮,对月成三人。
已喜三士游,况遇金城辛。
洧渊俯龙室,废台干白云。
委径已就荒,九仞将遂湮。
飘然如四鹤,蹑屐披荆榛。
北冈翻波涛,南岫列嶙峋。
登台与佳名,大笔书苍珉。
占此泉石清,坐使草木春。
诸公廊庙材,我期兹隐沦。